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7

葱茅园九皇宫和九皇大帝节日的历史简述 战后成立的葱茅园九皇宫(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原本在一个称为葱茅园(Charn Mao Hern)、靠近阿萨哥夫路(Jalan Alsagoff)的甘榜。甘榜坐落在新加坡东部的巴耶乌美工业园。葱茅园的华族居民由两大籍贯组成:住在甘榜南部(俗称“上芭”,上部之意)的福建诏安人,以及住在甘榜下部(俗称“新芭社”)的潮州人。机场路将“上芭”和“新芭社”隔开。 葱茅园九皇宫成立之前,葱茅园的九皇大帝信徒会拜访⼤成巷葱茅园凤山宫。自从在1905/1906年成立,⼤成巷葱茅园凤山宫是葱茅园“上芭”区的唯一一间九皇爷庙宇。1940年代,葱茅园南部的信徒们希望在甘榜南部成立一间庙宇,让信徒们不必前往北部也可以祭拜九皇大帝。因此,葱茅园九皇宫的先驱们将⼤成巷葱茅园凤山宫的⾹⽕带回葱茅园九皇宫的一个新分区里,并正式成立新庙。因此,葱茅园九皇宫的信徒们多数会说潮州话。由于那时候整个葱茅园甘榜只有一名道师,九皇宫迎接与恭送九皇爷的仪式都在中午举行。 葱茅园九皇宫从战后到1970年代的九皇大帝千秋 在庙宇搬迁到现今的地点(阿鲁慕甘路一带)之前,九皇大帝节日是一个社区活动。整个甘榜居民都会参加盛会。根据信徒的回忆,节日一到,整个社群会聚集在一起,参与九皇大帝节日的筹备与庆典。来自葱茅园的信徒们会一起开始吃斋,而居民们会轮流给大家下厨。 节日期间,男士们都会参与比较吃劲的工作如抬轿子,女士与儿童们则负责比较不费劲的工作如握着旗子或花朵。九皇大帝节日经常和其他重大节日,如农历新年,的规模一样庞大。在甘榜里的公立华农学校有许多学生参与节日。因此,学校会因配合节庆而暂时停学 由于新加坡在1970年代末计划重新发展市区,葱茅园九皇宫被迫搬迁,许多葱茅园的居民被移居到各个建屋发展局住宅区 (友诺士湾、海格路、沈氏通道和勿洛北)。在1986年,庙宇搬迁到阿鲁慕甘路。在这段期间,潮州庙宇众弘善堂(Cheng Hong Siang Tang)和葱茅园九皇宫商量共同成立一间联合庙。因此,在1990年10月27日,称为众弘善堂九皇宫(Cheng Hong Siang Tng Kew Huang Keng)的联合庙正式完工,在阿鲁慕甘路的现今地点举行开幕仪式。 九皇宫的组织结构 庙宇分为七个委员会。最主要便是理事会。其他委员会附属于此会。每个委员会有特定的工作,在节日里扮演不同的角色。 主要的委员会为理事会。理事会由庙宇最资深的成员组成,对于庙宇、机构和节日事务有最终决定权。 其他六个附属委员会为: ⾹友会 – 负责广泛的仪式筹备工作以及直接参与仪式和抬轿子的人员。 诚敬会 – 专为庙宇表演的舞狮队 诚⼼会 – 负责和庙宇其他香客联系的团队,也负责协调被聘请来娱乐甘榜居民的舞者和演员。 音乐会 – 在节日期间以鲜明的潮州风格表演的音乐队。 歌炮会 – 成语“⼀炮⽽红”启发此会的名字。歌炮会负责和潮州戏曲团配合,在节日期间表演。歌炮会也曾负责燃放炮竹。 妇⼥组 – 庙宇的女性成员,负责管理在节日期间售卖供品的摊位,以及筹备食物给节日的参与者与信徒。 九皇大帝千秋筹备 –制作点缀作用的黄色花球 葱茅园九皇宫在大约节日开始一个月前启动主要筹备工作。其中一个主要项目是制作黄色花球装饰。这些在节日期间用来装饰轿子与神像的花球是用许多黄布辛苦地手工编织出的。花球象征着神明的精华。花球也是在新加坡东部庆祝九皇大帝节日的庙宇的特征,因为新加坡西部的多数庙宇都不会在为节日准备花球。 花球的制作过程复杂,耗时又费力。一个有经验的工匠需要一个半小时完成一粒花球,而没有经验的工匠则需要双倍的时间。制作花球的技术一代代传承下来,是工匠们的骄傲。工匠们因为能保留这个传统而感到荣幸。像工匠们一样,许多葱茅园九皇宫的其他信徒因为参与九皇大帝节日的筹备工作而感到自豪。信徒们从各种活动得到心灵上的成就感。这些活动也帮助他们接近神明。 虽然如此,制作花球时需要遵循一些限制与要求。工匠们需要吃斋才能制作花球。制作花球是男士的专利,任女一概不得插手参与。花球需要几天完成,因为工匠们多数是香友会的成员,下班后抽出时间帮忙完成编织花球的工作。 搭桥 茅园九皇宫九皇大帝节日的独特筹备工作之一是搭桥。所谓的桥,是一个木制斜坡。木桥在节日前三个星期搭建,并且既有功能,也有象征意义。功能上,木桥延长了庙宇的入口处。因此,在节日期间,轿子、参与者与信徒们能轻易地进出庙宇。木桥也象征天界与人间自然界的联系。 搭桥的工作很辛苦,因为香友会的成员需要先把木板从庙宇后院拖到庙宇入口处。接下来,成员们移除了庙宇入口处的红色安全围栏,才放置木梁,以形成木桥的骨架。过后,为了固定与巩固木桥,成员们在木梁下树立金属支架。固定好木桥后,成员们横着将木板排在木梁上。Continue reading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7”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7 [中文版]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7 葱茅园九皇宫和九皇大帝节日的历史简述 战后成立的葱茅园九皇宫(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原本在一个称为葱茅园(Charn Mao Hern)、靠近阿萨哥夫路(Jalan Alsagoff)的甘榜。甘榜坐落在新加坡东部的巴耶乌美工业园。葱茅园的华族居民由两大籍贯组成:住在甘榜南部(俗称“上芭”,上部之意)的福建诏安人,以及住在甘榜下部(俗称“新芭社”)的潮州人。机场路将“上芭”和“新芭社”隔开。 葱茅园九皇宫成立之前,葱茅园的九皇大帝信徒会拜访⼤成巷葱茅园凤山宫。自从在1905/1906年成立,⼤成巷葱茅园凤山宫是葱茅园“上芭”区的唯一一间九皇爷庙宇。1940年代,葱茅园南部的信徒们希望在甘榜南部成立一间庙宇,让信徒们不必前往北部也可以祭拜九皇大帝。因此,葱茅园九皇宫的先驱们将⼤成巷葱茅园凤山宫的⾹⽕带回葱茅园九皇宫的一个新分区里,并正式成立新庙。因此,葱茅园九皇宫的信徒们多数会说潮州话。由于那时候整个葱茅园甘榜只有一名道师,九皇宫迎接与恭送九皇爷的仪式都在中午举行。 葱茅园九皇宫从战后到1970年代的九皇大帝节日 在庙宇搬迁到现今的地点(阿鲁慕甘路一带)之前,九皇大帝节日是一个社区活动。整个甘榜居民都会参加盛会。根据信徒的回忆,节日一到,整个社群会聚集在一起,参与九皇大帝节日的筹备与庆典。来自葱茅园的信徒们会一起开始吃斋,而居民们会轮流给大家下厨。 节日期间,男士们都会参与比较吃劲的工作如抬轿子,女士与儿童们则负责比较不费劲的工作如握着旗子或花朵。九皇大帝节日经常和其他重大节日,如农历新年,的规模一样庞大。在甘榜里的公立华农学校有许多学生参与节日。因此,学校会因配合节庆而暂时停学。 由于新加坡在1970年代末计划重新发展市区,葱茅园九皇宫被迫搬迁,许多葱茅园的居民被移居到各个建屋发展局住宅区 (友诺士湾、海格路、沈氏通道和勿洛北)。在1986年,庙宇搬迁到阿鲁慕甘路。在这段期间,潮州庙宇众弘善堂(Cheng Hong Siang Tang)和葱茅园九皇宫商量共同成立一间联合庙。因此,在1990年10月27日,称为众弘善堂九皇宫(Cheng Hong Siang Tng Kew Huang Keng)的联合庙正式完工,在阿鲁慕甘路的现今地点举行开幕仪式。 九皇宫的组织结构 庙宇分为七个委员会,其中之一是主要的理事会,其他委员会附属于此会。每个委员会有特定的工作,在节日里扮演不同的角色。 主要的委员会为理事会。理事会由庙宇最资深的成员组成,对于庙宇、机构和节日事务有最终决定权。 其他六个附属委员会为: ⾹友会 – 负责广泛的仪式筹备工作以及直接参与仪式和抬轿子的人员。 诚敬会 – 专为庙宇表演的舞狮队 诚⼼会 – 负责和庙宇其他香客联系的团队,也负责协调被聘请来娱乐甘榜居民的舞者和演员。 音乐会 – 在节日期间以鲜明的潮州风格表演的音乐队。 歌炮会 – 成语“⼀炮⽽红”启发此会的名字。歌炮会负责和潮州戏曲团配合,在节日期间表演。歌炮会也曾负责燃放炮竹。 妇⼥组 – 庙宇的女性成员,负责管理在节日期间售卖供品的摊位,以及筹备食物给节日的参与者与信徒。Continue reading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7 [中文版]”

“Just Face the Nine Emperor Gods and Pray…(for) They will Understand:” Why was the Narrative of ‘Simplification’ Complex during the Festival of the Nine Emperor Gods in 2020?

Soh Chuah Meng Esmond * An earlier draft of this essay had benefitted greatly from the feedback provided by Asst. Professor Koh Keng We. The author is likewise grateful to the various Nine Emperor Gods temples – Jinshan Si, Zhun Ti Tang and Jiu Huang Gong – in Singapore for hosting his presence during theContinue reading ““Just Face the Nine Emperor Gods and Pray…(for) They will Understand:” Why was the Narrative of ‘Simplification’ Complex during the Festival of the Nine Emperor Gods in 2020?”

Yu Huang Dian Yu Hai Tang Guan Yin Tang 玉皇殿玉海棠观音堂九皇菩萨庆典2017 [中文版]

1. 庙宇与庙宇理事简介/在玉皇殿玉海棠观音堂的九皇菩萨宝诞 玉皇殿玉海棠观音堂的主神是观音大士。起初,庙宇是建在武吉知马的一个山丘上。大约七年后,庙宇搬迁到杨厝港,再搬迁至勿洛蓄水池路,也就是现今的地点。玉皇殿玉海棠观音堂在勿洛蓄水池路已有25年的历史了。玉海棠和另外一间庙宇——崇德善堂共用土地。玉皇殿玉海棠观音堂由陈奕㟽师父创办。陈师父也是玉皇殿玉海棠观音堂的九皇宝诞法会主持。自庙宇建立以来,庆祝九皇爷宝诞已有40年。观音大士指示陈师父要祭拜九皇菩萨。因此庙宇开始祭拜九皇菩萨。观音大士也将九皇菩萨宝诞的规矩与程序传给他。从此以后,玉皇殿玉海棠观音堂遵循传统,严密遵循戒律,依照神明的指示庆祝九皇菩萨宝诞。

Yu Huang Dian Yu Hai Tang Guan Yin Tang 玉皇殿玉海棠观音堂九皇菩萨庆典 2017 [English Version]

1. Introduction The main deity of the Yu Huang Dian Yu Hai Tang Guan Yin Tang temple is Guan Yin Da Shi (观音大士).   It has been in the current location at Bedok Reservoir Road for 25 years, and shares the premises with Chong De Shan Tang  (崇德善堂).  Yu Huang Dian Yu Hai Tang Guan YinContinue reading “Yu Huang Dian Yu Hai Tang Guan Yin Tang 玉皇殿玉海棠观音堂九皇菩萨庆典 2017 [English Version]”

Hougang Dou Mu Gong Temple 后港斗母宫 2016 [中文版]

九皇爷 九皇爷诞是新加坡家喻户晓的道教庆典。九皇爷诞从农历八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一直到农历九月的第九天结束。这个庆典在东南亚华人社群中备受欢迎,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与泰国等皆可见其踪迹。在新加坡庆贺九皇爷诞的庙宇当中,位于实龙岗上段的后港斗母宫可说是历史最悠久、最受瞩目的一座庙宇。 第0天:2016年9月30日 图一:九皇爷诞在中午12点半开始,庙宇人士将一根60米长的竹筒置立于庙宇大门的左侧,并将其与铁筒绑在一起以稳固其位置。 图2:竹筒上挂有九盏油灯,用以照亮九皇爷前来的路。 图3:由于竹筒与铁筒的重量不轻,庙宇人士必须运用吊车将其置立。 图4:道长开始进行不同仪式,主要为庙宇驱邪,并邀请天、地、火与水的天兵天将降临神坛和看守庙宇。 图5:道士指示一名信徒手拿香炉与燃烧的金银纸,利用檀香所释放的香烟环绕竹筒。 图6:庙宇内也会销售供奉神明的各类供品,主要包括纸作的衣物以及金银纸。 图7:用以供奉神明的各类供品,图中包括金银纸与茶叶等。 图8:单售的茶叶与檀香,信徒供奉神明时可用。 图9:信徒可以将心愿写在黄色纸条,并贴在纸制的龙船上,这也表示信徒接受了九皇爷的庇佑与福运。庙宇人士会在庆典的第九天将这艘龙船推到海中央并将之焚烧,这是为了驱赶厄运与确保好运到来。 图10:一名信徒将写下心愿的黄色纸条贴在龙船上。 图11:在九皇爷降临庙宇时,图中的巨型蜡烛会立即被点燃,而庆典余下的九天也必须确保这些蜡烛持续燃烧。 图12:庙宇会进行戏剧表演以作为欢迎“太子爷”的仪式之一。 图13:戏剧组的成员正前往庙宇完成邀请太子爷的仪式。每个成员身穿独特的服饰。 图14:Tan Thiam Lye先生把太子爷请出参与仪式。 图15:戏剧组的成员与Tan Thiam Lye先生一同向神明致上最后敬意以完成邀请戏神的仪式。 图16:斗母宫拥有四架轿子。 这些轿子已经亮灯,信徒稍后会将轿子抬起以迎接九皇爷。这四架轿子也分别代表庙宇内供奉的四个主神明。九皇爷的轿子是图中右起第二架。 图17:斗母宫所收到的菊花礼篮。 这些菊花礼篮由信徒所赠,表示他们对九皇爷福佑的谢意,也以此恭贺九皇爷的诞辰。 图18:前往榜鹅码头参与九皇爷请水仪式的信徒必须穿上如图所示的服饰。这套黄白两色的服饰与华人葬礼的追悼息息相关。 图19:男性信徒将轿子抬到庙宇前的空地。 每架轿子重约400公斤,需要将近大约30到40名的男性才能完成抬桥仪式。轿子如此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精致繁复的木头与黄金雕饰。每架轿子的成本价至少有新币10000元。 抬轿子的人——桥脚——必须由斗母宫的忠实男性信徒担任。宗教同源但不是斗母宫的信徒是不被允许抬轿的。 这些男性轿脚会被分成四组,并以英文字母甲乙丙丁命名。每架轿子会指派一组信徒负责抬轿。每组拥有30-40名男性,在特定的时间段轮流抬轿。总体而言,大约有140名男性会参与这个过程。 图20:每架轿子中央都摆有一个香炉,其所散发的热度常常导致这些轿子面临过热的问题。因此,每架轿子的下端会备有一个喷水器,用以冷却过热的轿子。 图21:娱乐信徒的歌仔戏演出。 图22:在出发前往榜鹅码头前,道长与其指派的信徒在轿子前进行一些仪式,利用香炉内燃烧的檀香所发散的香烟,烟熏轿子周身。这个仪式与稍早在竹筒上进行的仪式相似。 图23:一辆明黄色的保时捷抵达庙宇,其999的车牌号码象征长寿之意。 这辆保时捷也用于运载九皇爷的牌匾到榜鹅码头进行请水仪式。 图24:图中的庙宇成员正耐心等待前往榜鹅东岛的罗里与巴士,参与请水仪式。 图25:稍后进场的是一辆辆制作精美的花车,这些花车组成一列浩大的游行队,陪同信徒前往码头迎接九皇爷。 有兴趣前往码头参与请水仪式的信徒也可以登上庙宇准备的接驳巴士。 图26:庙宇委员会在稍早前就已经抵达码头,将神台设置好。然而,只有身穿白衣的男性信徒才可以登上神台,女性不被允许。 接着,花车游行队抵达码头,紧随其后的还有一支支表演队伍,包括:操步队(图27)和舞龙舞狮团(图28)。斗母宫的仪式队最后抵达,这支队伍由手握旗帜与香的白衣人,以及轿脚组成。 当轿脚前行到神台前,庙宇人士将田都元帅与清水祖师的神像从轿子移到神台上。 图31和32:神像安置完毕,道长带领庙宇众人开始另一项仪式。在这个过程中,道士时而口内念念有词,时而吹起手上的号角,并指示身后的人群在特定的时间段鞠躬与下跪。 图33:仪式结束后,庙宇人士将金银纸焚烧。 图34、35、36、37:斗母宫的自愿者接着点燃一炉檀香与金银纸。Aaron Tan(道教总会主席Tan Thiam Lye的儿子)将燃烧着檀香的香炉高举过头,往神台的方向前进,轿脚与轿子已经在神台前候着。Aaron Tan随着将香炉放置在轿子上,供奉在神台上的雕像则在此时被移回各自的轿子。 图38和39:轿脚统一动作,齐齐摇晃轿子返回罗里,准备启程回庙宇。 图40:当雕像与游行队伍抵达庙宇后,九盏油灯以三角形排列,高升到之前置立的竹筒上。这九盏油灯的亮灯也表示后港斗母宫的九皇爷诞正式开始。 图41:一群群信徒开始祭拜九皇爷。 图42、43、44和45:当日的最后一个仪式由道长主持——为平安桥祈福。 想要祈求平安的庙宇信徒可以在接下来九天的庆典中度过平安桥。 第二天:2016年10月2日Continue reading “Hougang Dou Mu Gong Temple 后港斗母宫 2016 [中文版]”

Hougang Dou Mu Gong Temple 后港斗母宫 2017 [中文版]

  后港斗母宫 1. 前言 创立于1921年,后港斗母宫是新加坡最早尊奉九皇爷的道教庙宇。虽然早期的善信都来自于后港与实龙岗路上段的闽潮族群,后港斗母宫至今已成为享誉全岛的九皇庙和九皇诞的主要中心之一。  2. 筹备 轿子 图1和2:庙宇人士会仔细照料轿子的每一个细节,如:清理轿子和检查轿子是否有任何损坏等。每个人都有固定的任务,而其中一个任务即是替换、维修和装饰LED灯。 图3和4:以上两幅图皆显示了庙宇人士准备轿子的过程。每年,轿子的外形都会更换,并以新的LED灯作装饰。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庙宇人士已经技术娴熟。每一年,他们都会为轿子思索新设计,确保轿子可以持续维持独特的外形,吸引众人的注意力,并让他们留些深刻的印象。 图5 – 7:后港斗母宫拥有四架轿子。每架轿子已经亮灯,随时准备让轿脚抬起,作好迎接九皇爷的准备。由于精美繁复的木头龙雕与金制装饰,斗母宫的每架轿子重达400公斤。 装饰 图8-10:九皇爷诞时,庙宇内的红色装饰——横幅和灯笼——会替换成黄色装饰。这些黄色装饰在庙宇内四处可见,表示九皇爷诞正在进行中。这些装饰印有“后港斗母宫 庆祝九皇大帝圣诞”(遵循过去从右到左的写法)。 布局 由于九皇爷诞广受新加坡道教徒大肆庆祝,因此其庆典的布局需要极大的空间。 普遍上,庆典会在庙宇室外进行,总共分成三个区域。踏入庆典现场,左手区域可见到售卖油灯、食物供品以及香的摊位,提供信徒购买来供奉神明。还有一个摆放着四架轿子的舞台。在中间区域,可以看见许多表演节目(例如:摇晃的轿子、舞龙舞狮表演),右手区域则有厨房、用餐区和戏剧表演。 然而,今年与往年有所不同。新建的地下停车场改变了原有的布局。如今,踏入庆典现场,左手区域可见到售卖油灯、食物供品以及香的摊位,还有一个新的办公楼。右手区域则是摆放着四架轿子的舞台、建在地下停车场顶部的戏剧舞台,再加上厨房和用餐区。   3. 请水 九皇爷诞由正式邀请”北斗星君”下凡参与一年一度的聚会开场。这个仪式在榜鹅东岛进行,庙宇人士会手抬众神(清水祖师、田都元帅、九皇爷的牌匾和九皇爷的香炉)的轿子大力摇晃,表示他们已然下凡。这即是俗称的“请水”仪式。 男性信徒手抬轿子,步行到庙宇前的空地,为庙宇的仪式与前往榜鹅东岛作准备。抬轿子的一员(也称轿脚)必须由后港斗母宫的忠实信徒担任。不属于后港斗母宫的信徒是不能抬轿子的。此外,轿脚也必须严格遵循吃斋的戒约。这些男性轿脚会被分成四组,并以英文字母甲乙丙丁命名。每架轿子会指派一组信徒负责抬轿。每组拥有10-15名男性,在特定的时间段轮流抬轿。 出发到海滩请水前,众人拍了一张合影。 如庙宇成员一般,斗母宫的信徒若要参与请水,那就必须身穿图中所示的服饰。这套白色的服饰与华人葬礼的追悼息息相关。   九皇爷诞的一大亮点是纸制的龙船(如上图所示)。信徒可以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纸条上,并在这九天的庆典中,随时将纸张贴在龙船上,这将协助信徒获得好运与九皇爷的庇佑。在庆典的最后一天,这个龙船会被放到海中焚烧,预示摆脱厄运,确保好运伴随。 请水在晚上八点半左右开始。今年,这个仪式的特邀嘉宾是新加坡现任内务部部长尚穆根。 庙宇的信徒焦急地等待轿子抵达榜鹅东岛,这也标志着仪式的开始。 在8点55分左右,轿脚抬着轿子抵达现场,并前行到临时搭建的舞台和舞台上的神坛前。轿子抵达神坛前方,庙宇人士将田都元帅和清水祖师从轿子请到在台上的神坛。 领头的道士——林再添道长——带领庙宇众人开始进行另一项仪式。后港斗母宫的主席Tan Thiam Lye先生、尚穆根部长与庙宇众人手拿三支香踏上舞台。随后,道长领头向神坛鞠躬,手拿柚子叶洒水,并开始诵唱与摇铃。庙宇众人随后跟随道长的指示,在特定的时间段鞠躬与下跪。 庙宇理事将茶倒入排列在神坛前的小茶杯,不久将香炉中的檀香点燃。锣声响起,现场的气氛变得更为肃穆庄严,与此同时,置放在篱笆边的金银纸被点燃。 尚穆根部长将香炉高高举起,走下舞台,前行到轿脚与轿子的所在地。随后,他把燃烧着檀香的香炉摆在轿子上,其余的雕像也陆续移回轿子。此时,庙宇众人大声喝喊“Huat ah”(福建语中的”发“——有发迹、发财之意)。 同时,其余庙宇成员从信徒手中接过香,并将金银纸燃烧。 轿脚动作划一,在前往罗里的途中大力摇晃轿子,准备搭乘罗里回到庙宇。 当所有轿子与神明回到庙宇时,九盏油灯以三角形排列,高升到竹筒上。这九盏油灯的亮灯也表示后港斗母宫的九皇爷诞正式开始。 轿脚重复了他们在榜鹅海滩所进行的仪式——动作划一地摇晃轿子。他们就这样重复了好几回合,并在合适的时候替换轿脚,避免轿脚因为激烈摇晃那些极重的轿子而过劳。这也解释了后港斗母宫为何在只有四架轿子的情况下,却安排如此多轿脚。 持续摇晃轿子,轿脚动作整齐地前行到庙宇内部。随后,庙宇人士将轿子上置放的香炉和九皇爷的牌匾卸下,归位二楼。 当天的最后一个仪式由林道长主持——为平安桥祈福。想要祈求平安的庙宇信徒可以在接下来九天的庆典中度过平安桥,直到九皇爷诞结束。 4. 其它活动 巡游行 今年的巡游行在九月初四进行,也是九皇爷诞的第四天。巡游行是一个全日制的活动,后港斗母宫在今天里一共拜访了8座东北地区的友庙(金山寺、南山海庙、汫水港斗母宫、龙山岩斗母宫、龙南殿、葱茂园九皇宫、凤山宫与玉海棠,观音堂)。巡游行的目的是为了彰显后港斗母宫和其它友庙的密切联系。两架轿子,分别承载着九皇爷的牌匾和香炉,在下午1点从后港斗母宫出发。巡游行一直持续到今晚的11点半才正式结束。 后港斗母宫与友庙提前商定,在巡游行当天遵循特定的流程。后港斗母宫的巡游队由花车领头抵达友庙,舞龙舞狮紧跟在后,在现场施展了一段铿锵有力的表演。庙宇的仪式队伍,随着轿子最后抵达。在进入庙宇之前,一名年轻的庙宇成员往路上洒了一把把混了盐的米,就如同请水游行中所作的仪式一样,为九皇爷驱邪、开路。开路彩旗队与庙宇委员会也一同参与了这项重要的仪式。后港斗母宫的其中一名代表手拿礼篮,另一名手拿一篮檀香。 为了方便大众参与这次活动,庙宇也安排了接驳巴士,从后港斗母宫出发到8座友庙。根据规定,所有参与巡游行的信徒都必须身穿全白。衣服上也印有后港斗母宫的徽章,表述了庙宇成员的身份,也让成员之间更轻易地相互辨识,并在接驳巴士前往下一个地点之前提醒同庙成员登上巴士。 图59:巡游行的时间表。 龙山岩斗母宫 如之前一般,后港斗母宫的花车最先抵达,包括后港斗母宫潮州大锣鼓, 马来西亚新山笨珍海南会馆铜乐队,以及洛阳大伯公和Clean Solution公司赞助的花车。Continue reading “Hougang Dou Mu Gong Temple 后港斗母宫 2017 [中文版]”

Sam Siang Keng Temple 三善宮 2019 [English Ver]

The Festival of the Nine Emperor Gods in Johor Bahru: A Photo-Essay of Sam Siang Keng Temple (2019) Soh C. M. Esmond Each year, countless worshippers devoted to the Nine Emperor Gods begin their respective vegetarian diets a few days – others, months – before the deities arrive in the human realm for a festivityContinue reading “Sam Siang Keng Temple 三善宮 2019 [English Ver]”

Sam Siang Keng Temple 三善宮 2019 [Eng Ver]

The Festival of the Nine Emperor Gods in Johor Bahru: A Photo-Essay of Sam Siang Keng Temple (2019) Soh C. M. Esmond Each year, countless worshippers devoted to the Nine Emperor Gods begin their respective vegetarian diets a few days – others, months – before the deities arrive in the human realm for a festivityContinue reading “Sam Siang Keng Temple 三善宮 2019 [Eng Ver]”

Sam Siang Keng 三善宮 2019 [中文版】

柔佛新山的九皇盛會:三善宮攝影論文 (2019) 蘇泉銘著 每一年,無數供奉九皇大帝的信徒都會在神明抵達人間之前的幾天甚至是數月茹素,一直到農曆九月的首九日結束為止。住著大批海外華人社群的東南亞沿海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在九皇盛會期間便會生機勃勃,舉辦各種宗教活動。 九皇盛會只有在農曆九月的第一天才會全面展開。不過,慶祝活動的規模也意味著廟宇自農曆八月的最後一周開始就要籌備九皇大帝的迎接工作。九皇大帝一般都會從柔佛新山的海邊抵達。一個附上來訪神明聖名的香爐則會由三善宮準備以接待神明。今年,作者有幸記載該宮廟舉行有別於一般的迎接儀式。三善宮領導這次千里迢迢來到吉隆坡安邦著名的九皇大帝廟宇南天宮。 三善宮主神壇,日期不詳(大約1955-1960年代)。九皇八帝的神像可在右側看見。感謝兩位匿名信徒提供的照片。 九皇盛會,日期不詳(大約1980年代至1994年),照片由已故的 Chua Choon Kwang先生(五姨的丈夫)拍攝,感謝Connie Tay女士提供照片 這些每五年舉行一次的巡遊背後有一段有趣的歷史。自1955年開始,三善宮原本供奉的是紫光菩薩,不過到了1960年代,三善宮的創辦人被九皇八帝的神靈扶乩,而預見了三善宮作為新山當地九皇大帝供奉的聚集點。為了響應八皇爺的指示,三善宮領導一行人前往安邦南天宮。九皇大帝的香火從那裡取得併安放在三善宮內。為了對八皇爺積極把神明的敬拜傳到新山致以崇高的敬意,三善宮內第一張代表九皇大帝的神像就依照八皇爺的模樣雕刻出來。既然2019年象徵著另一個五年周期的結束,三善宮這時得再到訪安邦南天宮以深化兩間廟宇所享有的歷史與精神聯繫。 在這些五年周期臨近尾聲之後,九皇大帝將決定他們這九位兄弟在哪裡駐紮以照顧其宮廟與信徒的需要。 2019年象徵二皇爺作為三善宮護法五年任期的結束,但是神明卻以宮廟宮主多次擲筊表達了對該宮廟的堅定守護並選擇延長任期。 一面印有九皇大帝名稱的旗幟拴在一個竹枝上 以聖水與石榴葉嫩枝來淨化旗幟和竹竿 善信將竹竿升到空中,注意一個小鐵閂是如何裝置在旗桿上以達到這個目的 在確立了九皇大帝當中誰會在接下來的五年內被三善宮供奉後,宮廟領導與義工接著為儀式所需的最後環節做好籌備工作。其中一個與慶祝活動密不可分的儀式就是斗姥燈的升起。一面印有宮廟與活動名稱的旗幟栓在一個竹枝並且系在一個準備好的鐵閂上。之後竹竿被升至旗桿的最高點,這樣一來它在道場一直到慶祝活動結束都會格外顯眼。與此同時,九盞煤油燈也會被點燃以備儀式的最後階段。竹竿升起之後,九盞燈最終由一把長長的鐵鍊系上再升到空中。 九盞煤油燃起的煤燈。這九盞煤燈將在九皇盛會期間持續點亮著   在整個盛會中,所有九盞燈都必須點亮著。宮廟領導及禮儀主持只允許每天為燈盞添上煤油兩次。三善宮對於九盞天燈有著獨特的構思,這九盞燈是以連續性的方式陳列出來。在下來的兩個星期,一座供奉斗姥元君,也就是九皇大帝之母的神颱擺放並維持在與九盞燈直立的排陣中。這樣的排陣是刻意讓斗姥娘娘看見三善宮在將九盞天燈升空以示敬意的同時能感受宮廟遵守節日並由娘娘加持的誠意。 三盞鬥燈擺放在三善宮大殿內 在準備九盞燈的當兒,宮廟的其餘義工則忙著在三善宮的大殿準備三盞鬥燈並把它們擺放在顯眼的位置。其他以石榴葉以及斗姥護身符裝飾的鬥燈也為了迎接來臨的節慶活動而點燃。然而,它們始終都比不上那三盞鬥燈。第一盞鬥燈為斗姥娘娘與九皇大帝的祭祀準備,而擺放在兩旁的鬥燈則分別為世界和平及宮廟信徒點燃。 三善宮領導與義工們在續程到吉隆坡安邦前向宮廟裡神明祈福 三善宮的主席把三支清香插入宮廟的主香爐裡 三善宮的副主席把已點燃的鬥燈移至三善宮的主神壇 時光飛逝,大家都正在為慶典活動的順利舉行而忙碌著。入夜後的幾個小時內,以三善宮義工與領袖組成的大隊接著被帶到宮廟大殿做最後的講解和祈求儀式。團隊同時表達了他們對此次前往安邦南天宮的旅程能順利平安的衷心祝福。隨著宮廟的領導將他們的香燭插入廟宇的主香爐,前往安邦的籌備工作也算大功告成。 善信把點好的燈盞系在長長的鐵鍊上以完成斗姥燈 此輪祈求儀式結束後又是另一番忙碌的景象,竹枝和為斗姥娘娘獻上的九盞燈跟著被舉到空中。九盞斗姥燈升空後則是時候安置精神軍團與兵士以保障許多即將進行的活動與信眾的安全。 善信以聖水與石榴葉嫩枝來淨化百戰勝佛的旗幟 神軍駐紮在宮廟範圍內必備的儀式用品 善信們將神軍令旗系在一個準備好的旗桿上 印有鴻鈞老祖、紫光菩薩和百戰勝佛這三位三善宮供奉主神的令旗分別升上眺望著宮廟大門的三個旗桿上。它們各自定格在宮廟範圍的不同地點。在三善宮慶典中,這些神軍都是由到訪的神明帶來的。這些軍團因此肩負起守衛和巡邏工作直到九皇盛會結束為止。所有的旗幟都附上了宮廟老乩童賦予的印記。在旗幟升空之前,它們都會被石榴葉灑上的聖水所淨化。 一切準備就緒,離開新山前往安邦 時辰一到,宮廟領導與爐主們準備出發到安邦南天宮。安邦距離三善宮有五個小時的車程。有鑑於把九皇大帝香火運送回新山的重任特質,三善宮決定漏夜趕往吉隆坡。這次的任務莊嚴緊迫不僅是因為神聖的香爐象徵九皇大帝屬土的體現,也是由於大隊必須在下午兩點之前把香火安置在三善宮內。前往安邦的行程因此安排在深夜進行以期儀式能在南天宮清晨時分一敞開大門就能馬上開始。 吉隆坡安邦南天宮的主要牌匾。這間宮廟算得上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九皇大帝祭祀集中地之一 南天宮標誌性牌匾下合照以紀念此次盛會 南天宮內殿,三善宮令旗暫時被置放在那裡 夜幕低垂後前往吉隆坡的旅程非常平靜。三善宮終於在南天宮開放前的一小時抵達那裡。到了早晨六點鐘,三善宮信眾在斗姥娘娘和九皇大帝令旗的帶領下走入南天宮。這些旗幟和儀式上由宮主與理事主委揮舞的劍都會被安放在南天宮的內殿(另稱‘暗房’)裡,就在裹著黃布香爐的旁邊。與此同時,三善宮的信眾則忙著祭拜九皇大帝與南天宮內其他神明。香燭點燃並且插入宮廟的各個壇裡。南天宮工作人員於是響起鈴鐺以印證來自新山香客的捐款。 三位在2019年被九皇大帝推舉的爐主。身為爐主“既是一種榮幸也是一種責任”,他們不僅被賦予最崇高的道德標準,也須要服侍神明。 三善宮領袖、禮儀主持和爐主們在南天宮內殿向九皇大帝作最後請示 九皇大帝的香爐離開南天宮內殿 整場活動最主要的儀式,也就是將供奉九皇大帝香爐的香火融入三善宮準備好的另一個香爐裡,在黎明時分進行。為了開啟這個在內壇進行的最後儀式,三善宮領袖們首先對九皇大帝過去五年來的保佑表達了感激之情,然後祈求神明再多保佑他們五年。他們點燃更多香燭,在每位信徒將香支插進九皇大帝的香爐後,宮主與兩位資深禮儀主持便開始了。其餘信徒則跪在殿外引頸期盼。 南天宮走廊上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以紀念盛會 三善宮宮主在黎明時分捧著九皇大帝香爐離開南天宮 不到一會兒,南天宮廟祝手持神器所發出的鈴聲和鑼鼓聲響徹整個廟宇。當內殿的儀式來到尾聲時,三善宮宮主最先步出內殿,他手裡捧著冒著煙的檀香片的香爐。這個香爐現在凝聚著九皇二帝屬土的代表,已經被三位爐主所吸附。他們肩負起在慶典活動舉行期間照料香爐的職責。在主持禮儀的前輩與三位特定爐主的陪伴下,宮主與同僚們徐徐步入初升太陽照耀南天宮內部的光芒中。護送九皇二帝回到新山的任務正剛開始。 爐主首領沿路返回三善宮,宮廟內其中一名資深禮儀主持陪同在側 儘管一場傾盆大雨後濕滑的路面對運送過程造成阻礙,抬轎者依然勤懇地把九皇大帝神轎移入宮廟內 大雨並沒有澆熄信眾們的熱情 一旦九皇大帝香爐被安全地系在車上的指定座位後,大隊接著便啟程返回三善宮。在返回新山的途中,大隊被告知三善宮一帶將會下起大雨。慶幸的是,當二皇爺抵達宮廟時,大雨已經轉小。這是一個好兆頭,大雨在二皇爺被迎接到三善宮內前就已經把宮廟場地清洗了一遍。宮廟領導於是安排九皇大帝的神轎抬到宮廟的大門前。跟在神轎後面的是一眾來自三善宮的信徒和義工,他們當中有的揮舞著祭祀器具,有的拿著彰顯九皇大帝權威的神主牌。 三善宮宮主邀請九皇二帝在等待的神轎裡就位 信眾在雨中將九皇大帝神轎抬上階梯 儘管下著雨,等候著九皇二帝蒞臨信徒的熱忱與能量絲毫不減。當隨行的旅遊車停下的時候,三善宮宮主與禮儀主持最先下車。他們緊接著在神轎的掩護下將香爐存入裡頭的一個龕子裡。這個神轎接著由許多義工扛在肩上上樓前往三善宮大殿。在揮舞著印有九皇大帝名稱巨型令旗的一名信徒的帶領下,蜿蜒的遊行隊伍緩緩地步上濕滑的台階上。梯階的另一頭站著一對興高采烈地恭候大隊蒞臨的舞獅。舞獅過後退一步讓遊行隊伍繼續前往三善宮的走道上。 舞獅團迎接二皇爺進入三善宮主要場地內 九皇大帝的神轎抵達三善宮。在這裡,神轎往宮廟的方向俯衝三次。這一舉動象徵到訪神明的三次鞠躬Continue reading “Sam Siang Keng 三善宮 2019 [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