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u Huang Dian 九皇殿 2016 [English Version]

Jiu Huang Dian 九皇殿 2016 Unity in the spirit of the Nine Emperor Gods  I.     Yu Feng Jiu Huang Dian: The Young Temple As a temple with just eight years of history, Yu Feng Jiu Huang Dian (玉封九皇殿) is a comparably new temple among the known temples celebrating the Nine Emperor Gods Festival inContinue reading “Jiu Huang Dian 九皇殿 2016 [English Version]”

Jiu Huang Dian 九皇殿 2017 [English Version]

Jiu Huang Dian 九皇殿 2017 Nine Emperor Gods Festival Burning of dragon boat to signify the sending off of the nine emperor gods On the evening of 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lunar month, a burning paper ship lights up the shoreline of Changi Beach. The boat is consumed by fire, quickly sending nineContinue reading “Jiu Huang Dian 九皇殿 2017 [English Version]”

Hong San Temple 凤山宫 2017 [English Version]

Hong San Temple 凤山宫 2017 Background The Hong San temple is one of the oldest Nine Emperor Gods temples in Singapore.  It is situated at 49 Defu Lane 12 (the old address being 127 Lorong Tai Seng), and has been on the same site since it was first constructed in 1928, save for a shortContinue reading “Hong San Temple 凤山宫 2017 [English Version]”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7 [English Version]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7 A brief history of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and the Nine Emperor Gods Festival Founded during the post-war era,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was originally located in a kampong known as Lemongrass Garden, or Charn Mao Hern (葱茅园) near Jalan Alsagoff.  TheContinue reading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7 [English Version]”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6 [中文版]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6 历史:葱茅园九皇宫的成立 在1940年代成立的葱茅园九皇宫,原本坐落于名为“葱茅园”的甘榜里。葱茅园位于新加坡东部,靠近芽笼士乃(Geylang Serai)地区。这个区域广阔,可细分为北部与南部。北部称为“上芭”区,聚集了大多数诏安人。南部则称为“下芭”区(也称为“新芭”区)、多数住着潮州人和马来人。芽笼士乃区域也可细分为住有多数潮州人的“前芭”区,在北部的“后芭”区以及在两区之间的“中芭”区。葱茅园九皇宫成立前,在南部的九皇爷信徒前往⼤成巷葱茅凤山宫庆祝九皇爷诞。后来,信徒从凤山宫“请香”,然后自己庆祝九皇爷诞。 葱茅园九皇宫从战后到七十年代的九皇爷诞 从战后到七十年代,在村里举行的九皇爷诞是全村的大日子。社区里的每家每户都会动员参与节日。前村民——林女士——回忆过往时说道,“全村都吃斋,居民们也轮流下厨,和邻居们分享[斋菜]”,而且“我的兄弟负责抬神轿,而我也参加抬标游境”。 她也提到:“我的爸爸、叔叔、舅舅和兄弟都在游行队伍里。他们很强壮,可以帮忙抬神轿。”另一方面,林女士字里行间暗示着,女性与孩童们负责较轻松的工作。她解释:“村里多数女性负责持花,跟随在队伍后”。她也指出,持花的女士们“是村民的女儿”。据她说,她们负责拿着横幅和福物,而这些福物将在节日期间供信徒喊标。此外,她也提到,年纪太小、无法参与游行队伍的孩童们会跟随在队伍两旁行走。 确实,图2到图4的旧照片显示,林女士对葱茅园九皇爷诞的描述是与事实吻合的。大家斗参加庆祝。 除了上述特色,葱茅园九皇爷诞的规模也能媲美农历新年。在村里,大多数华农学校的学生都会参与这个盛会,导致学校不得不休课。因此,将九皇爷诞与农历新年相提并论,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如图5,学生们都穿着量身定制的服饰。 前村民李先生也认同九皇爷诞如同新年。他说:“恭送圣驾就像假日,不用上学,可以出去玩耍,锣声响亮,就像是过年。” 葱茅园九皇宫从1970年代到1986年的发展 在这段时期,新加坡大步迈向工业化。为了成为现代化国家,新加坡推出土地重建计划,开发工业住宅区。虽然庙宇依然矗立在村里,但多数葱茅园村民纷纷移居到各个建屋发展局所建造的住宅区。此时,葱茅园九皇宫的香客数量已经略有缩减。1986年,庙宇搬迁到阿鲁慕甘路(Arumugam Road)的临时地点。 过后,众弘善堂和葱茅园九皇宫合作,在阿鲁慕甘路的临时地点建设一间联合庙。1990年,联合庙完工,地点就在庙宇现今地点,并在同年的10月27日正式开幕。 虽然庙宇已经搬迁,葱茅园九皇宫仍然通过游甘榜,在形式和象征上保留葱茅园的甘榜精神。现如今,庙宇会在游甘榜时拜访葱茅园前村民移居的各个组屋区,代替庙宇在村子里游行的传统。 作为游甘榜的一部分,前村民在各自的组屋区搭建九皇爷迎神站(如图8和9)。尽管甘榜的居民已经移居到各个地点,甘榜在地理上也有所扩张,但可贵的社群关系依然得到保留。 九皇宫的组织结构 宫务分为理事会及属下六个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肩负指定的职责,并在节日期间扮演重要的角色。庙宇的主委会也是理事会,负责管理所有小组委员会。理事会由庙宇最资深的成员们组成,对于有关庙宇或节日的安排持有最终决定权。 其他六个小组委员会包括: (1)香友会:负责如图10的广泛仪式准备工作,也直接参与仪式与抬轿的工作(见图11) (2)诚敬会:管理专门为庙宇表演的舞狮队(见图12) (3)诚心会:负责联系庙宇的香客和节日参与者,也曾负责联系舞者与演员,安排他们娱乐甘榜居民 (4)音乐会:负责在节日期间进行独特的潮州演奏(见图13)(5)歌炮会:以成语“一炮而红”命名,负责安排潮州戏团在节日期间表演,也曾负责放鞭炮 (5)歌炮会:以成语“一炮而红”命名,负责安排潮州戏团在节日期间表演,也曾负责放鞭炮 (6)妇⼥组:负责管理售卖供品的临时摊位(见图14),也负责给节日参与者和信徒准备美食(见图15)。 九皇爷诞准备工作之一 —— 编花球 葱茅园九皇宫大约从农历八月开始准备节日事宜。准备工作的首要环节是用一条条黄布,手工编制出一粒粒花球。在节日期间,这些装饰品会摆放在庙宇的神轿和神像上。 制作花球的过程如下。首先,工匠(陈先生)会剪出十条90公分长的黄布,相互捆绑起来,如图16。接下来,他把黄布的尾端往中央折(见图17),然后不断地重复折叠,直到所有的尾端折好,花球就算完成(见图18)。 制作花球的过程繁琐,须要高度的专注力,在折叠尾端时也必须非常精准。制作花球也很费时。陈先生说:“技术经验与我相当的人需要大约一个半小时制作一粒花球,新手则需要三小时。”虽然制作花球是件苦差事,陈先生认为从中获得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超越了制作花球的疲惫。由于花球是代代相传的手艺,因此编制花球的技巧是由一名长者传授给他的。陈先生指出,他为可以保留这个传统而感到骄傲。 此外,通过编制花球,陈先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感。这项活动赋予他机会去表达对九皇爷的忠诚,也让他更亲近九皇爷。 虽然如此,义工们制作花球时需要遵循严格的要求,须洁净和持素。 制作花球的工匠们多数来自香友会,在下班后义务帮忙编制花球。工匠们往往需要耗费几天的时间,才可以完成这些花球。 九皇爷诞准备工作之二 —— 搭桥 九皇爷诞准备工作的独特环节之一是搭建称为“桥”的木制斜坡。桥梁在节日三个星期前搭建好,并具有功能性和象征性。功能方面,桥梁延长了庙宇的入口处,让神轿、参与者和信徒在进行仪式时容易进出庙宇。象征方面,桥梁象征两个世界(天界和凡界)的连接,让神明可以进入凡界。 搭建桥梁是间非常辛苦的工作。在烈日当空下,(负责最多准备事项的)众善信必须将一条条厚重的木板从庙宇后院拖到庙宇的入口处(见图19)。接下来,他们安装铁架(见图20),摆放木板,以形成基部。过程中,大家经常长时间屈背,导致背部拉伤。有位李先生说:“今天回到家,背肯定会痛”。接下来,他们会把较薄的木板放在基部上,然后一条条钉入基部以形成 桥梁。 木板钉完后,会把黄色铁制栏杆焊接在桥梁里(见图22)。焊接完毕后,桥梁便大功告成。众善信花费了大约四个小时才将整个桥梁搭建好。 虽然搭建桥费时又费力,大家坚持亲力亲为,自行搭建整座木桥,不肯请承包商搭建。这是因为搭桥让他们保留甘榜精神。李先生也同意这个看法,并说道:“这就像以前的美好时光,我们几个兄弟一起搭桥”。此外,众善信认为搭桥不累且有趣,因为他们在搭桥时都有说有笑的,心情十分愉悦。 九皇爷诞准备工作之三 —— 大扫除 搭桥一个星期后,庙宇成员再为九皇爷诞做准备。大家给庙宇进行“大扫除”,确保庙宇能以彻底洁净的状态迎接节日的到来。这是因为纯净和斋戒是节日的核心概念。庙宇成员会给庙宇的每个角落,包括内殿,都进行打扫、修补和洗刷。比较难打扫的角落则由较年轻、敏捷的庙宇成员负责打扫,如图23。 大扫除完毕后,庙宇成员用黄色的横幅、旗子和其他物品装饰庙宇。黄色象征九皇爷即将到来。一些成员负责挂起各种装饰品,其他成员则负责在庙宇前方竖立起一个大铁杆。铁杆上方贴上一小株竹叶,而铁杆支撑着九面旗子和九张黄灯,以象征九皇爷。Continue reading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6 [中文版]”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6 [English Version]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6 History – The founding of Charn Mao Yuen Kew Huang Keng Founded during the 1940s, Charn Mao Herng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was originally located in a kampong known as Lemongrass Garden Kampong (also known as Charn Mao Hern or 葱茅园) that was situated in the easternContinue reading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6 [English Version]”

Jiu Huang Dian 九皇殿 2016 [English Version]

Unity in the spirit of the Nine Emperor Gods 2016! I. Yu Feng Jiu Huang Dian: The Young Temple As a temple with just eight years of history, Yu Feng Jiu Huang Dian (玉封九皇殿) is a comparably new temple among the known temples celebrating the Nine Emperor Gods Festival in Singapore. Jiu Huang Dian firstContinue reading “Jiu Huang Dian 九皇殿 2016 [English Version]”

Jiu Huang Dian 九皇殿 2016 [中文版]

2016年!齐心协力祭拜九皇大帝! 玉封九皇殿:年轻的庙宇 庆祝九皇大帝诞的本地著名庙宇中,成立至今只有八年的玉封九皇殿属于较年轻的庙宇。 玉封九皇殿在2008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尽管成立时间不长,此庙的成员们依然保留不少传统礼仪。最重要的传统礼仪是穿白色衣裤并且系上白头巾和黄腰带。 左图:成员们会在白头巾上用红色墨水盖印,印章刻有“九皇大帝”字样。 白色装束的习俗有三个解释: 成员们相信白色装束源自宋朝。那个年代,住在海边的居民相信如果穿白色装束,就能驱走猖獗的海盗; 九皇大帝喜欢白色; 穿白色装束是为了向祖先致敬。 另一项重要习俗是吃斋。成员们要在节日期间吃斋,就如五营将军一样。当然食量不如将军们一样大!成员们会给将军们提供大量食物以补充精力来给九皇大帝护驾。委员与成员们会在农历八月初一,也就是节日的一个月前,开始吃斋。其他成员们则在农历七月初十,也就是节日的四十九天前,开始吃斋。 在玉封九皇殿,节日通常长达十天,从农历八月三十日的请水仪式,到农历九月初九的恭送九皇大帝的仪式。节日一直在裕廊举行,从裕廊西41街(2009年至2013年)到大牌347裕廊东1巷(2014年至今)。现今地点的平面图(不按比例绘制)如下: 场地里设有一间称为斗母宫的内殿。内殿是只有委员会成员才可以进入。场地里也设有一间外殿,供公众参拜。成员们通常在节日的两个星期前开始为节日进行准备与布置。 由年轻一代带领的庙宇 不仅庙宇较新,此庙的委员会成员们也比其他庙宇委员会成员来得年轻。 在一个强调尊老敬贤的社会里,成立庙宇初期,年轻信徒们难免会碰到众人的反对与质疑。因此,这群年轻信徒们能克服种种困难并最终自立门户是一项壮举。 建立庙宇的过程可不是一帆风顺。为了建立庙宇,创始人之一Lawrence (以下图右)接受了道士培训。 Lawrence也知道,由于他较为年轻并且没有著名前辈的支持,要让众人相信庙宇的正当性是件相当困难的事。因此,他在接受道师培训时,花了两年的时间在坟场打坐修行。 也许是在建立庙宇时经历不少困难的缘故,成员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凝聚力。由于不少成员们拥有全职工作,因此成员们之间还需要互相协调彼此的工作时间。尽管如此,从节日开始的第一天至最后一天,九皇殿的成员们都非常努力,发挥团队精神,让整个节日办得非常成功。 图片中,成员们正在布置竹竿的顶部(顶部上会装上旗子和滑轮系统)。竹竿的顶部会贴上纸符。 一些成员们在竹竿后方紧紧地拉住绳子以支撑竹竿,同时还要注意抬竹竿成员们的安全。竹竿准备齐全后,成员们齐心协力,一起把它立起。 准备过程中,成员们之间的友情充分地展现出来,尤其在整个队伍前往樟宜海边请水和恭送九皇爷的时候。 成员们会帮彼此系上头巾…… 并且一起对着镜头嬉笑。 虽然从帐篷地点(大牌347裕廊东1巷)到卓源路的路途漫长且艰苦,但是途中的气氛是振奋人心的。 就算没有节日,一些成员们也会聚在一起吃饭或聊天。 作为一间新庙,玉封九皇殿常常必须面对为节日筹钱的问题。筹钱的方式大致上有两种: 一、信徒们前来参拜时的捐款, 二、以及恭送九皇大帝后,当天晚上的喊标活动。 附近的巴刹因为进行装修而关闭,因此今年的香客数量也减少。因此有一些信徒们指出,比起2015年,2016年所举办的活动显得没那么壮观。 以下图片:三台神轿都是由成员们赞助的。 庙宇作为既定网络中的一份子 阐述完了庙宇内部的社群关系,让我们把焦点转到庙宇的外在网络。在农历九月八日,玉封九皇殿会到各地的庙宇进香。 庙宇之间的关系就是要礼尚往来。当一间庙宇曾派人到你的庙宇进香时,另外一间庙宇也要回礼,到对方的庙宇参拜。 龙山岩斗母宫参拜玉封九皇殿 玉封九皇殿参拜龙山岩斗母宫 进香之前,玉封九皇殿会先寄信给会参拜的庙宇,通知众庙们参拜的日期和预计的时间。尽管一些庙宇选择在同一天参拜一间庙宇,两者的时间不会相撞。这也体现了庙宇网络的动态性。 最后,在农历九月十日,也就是恭送九皇爷的隔天晚上,国会议员傅海燕女士出席了晚宴。 傅议员的出席暗示了政府对节日的重视,并加强了节日的正当性。如此一来,从整个节日看下来,我们能看到三层关系:玉封九皇殿的内部关系、庙宇之间的关系以及玉封九皇殿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Jing Shui Gang Dou Mu Gong Feng Shan Si 汫水港 斗母宫 鳳山寺 2016 [English Version]

Jing Shui Gang Dou Mu Gong Feng Shan Si 汫水港 斗母宫 鳳山寺 2016 The earliest records of the Jing Shui Gang Dou Mu Gong Feng Shan Si can be traced back to 1907. The temple used to be situated at “九条石” which, today, is approximately along Upper Thomson Road; 825D Upper Thomson Road.  Jing Shui Gang wasContinue reading “Jing Shui Gang Dou Mu Gong Feng Shan Si 汫水港 斗母宫 鳳山寺 2016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