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7
葱茅园九皇宫和九皇大帝节日的历史简述
战后成立的葱茅园九皇宫(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原本在一个称为葱茅园(Charn Mao Hern)、靠近阿萨哥夫路(Jalan Alsagoff)的甘榜。甘榜坐落在新加坡东部的巴耶乌美工业园。葱茅园的华族居民由两大籍贯组成:住在甘榜南部(俗称“上芭”,上部之意)的福建诏安人,以及住在甘榜下部(俗称“新芭社”)的潮州人。机场路将“上芭”和“新芭社”隔开。


葱茅园九皇宫成立之前,葱茅园的九皇大帝信徒会拜访⼤成巷葱茅园凤山宫。自从在1905/1906年成立,⼤成巷葱茅园凤山宫是葱茅园“上芭”区的唯一一间九皇爷庙宇。1940年代,葱茅园南部的信徒们希望在甘榜南部成立一间庙宇,让信徒们不必前往北部也可以祭拜九皇大帝。因此,葱茅园九皇宫的先驱们将⼤成巷葱茅园凤山宫的⾹⽕带回葱茅园九皇宫的一个新分区里,并正式成立新庙。因此,葱茅园九皇宫的信徒们多数会说潮州话。由于那时候整个葱茅园甘榜只有一名道师,九皇宫迎接与恭送九皇爷的仪式都在中午举行。
葱茅园九皇宫从战后到1970年代的九皇大帝节日

在庙宇搬迁到现今的地点(阿鲁慕甘路一带)之前,九皇大帝节日是一个社区活动。整个甘榜居民都会参加盛会。根据信徒的回忆,节日一到,整个社群会聚集在一起,参与九皇大帝节日的筹备与庆典。来自葱茅园的信徒们会一起开始吃斋,而居民们会轮流给大家下厨。


节日期间,男士们都会参与比较吃劲的工作如抬轿子,女士与儿童们则负责比较不费劲的工作如握着旗子或花朵。九皇大帝节日经常和其他重大节日,如农历新年,的规模一样庞大。在甘榜里的公立华农学校有许多学生参与节日。因此,学校会因配合节庆而暂时停学。


由于新加坡在1970年代末计划重新发展市区,葱茅园九皇宫被迫搬迁,许多葱茅园的居民被移居到各个建屋发展局住宅区 (友诺士湾、海格路、沈氏通道和勿洛北)。在1986年,庙宇搬迁到阿鲁慕甘路。在这段期间,潮州庙宇众弘善堂(Cheng Hong Siang Tang)和葱茅园九皇宫商量共同成立一间联合庙。因此,在1990年10月27日,称为众弘善堂九皇宫(Cheng Hong Siang Tng Kew Huang Keng)的联合庙正式完工,在阿鲁慕甘路的现今地点举行开幕仪式。
九皇宫的组织结构
庙宇分为七个委员会,其中之一是主要的理事会,其他委员会附属于此会。每个委员会有特定的工作,在节日里扮演不同的角色。
主要的委员会为理事会。理事会由庙宇最资深的成员组成,对于庙宇、机构和节日事务有最终决定权。
其他六个附属委员会为:



- ⾹友会 – 负责广泛的仪式筹备工作以及直接参与仪式和抬轿子的人员。
- 诚敬会 – 专为庙宇表演的舞狮队
- 诚⼼会 – 负责和庙宇其他香客联系的团队,也负责协调被聘请来娱乐甘榜居民的舞者和演员。
- 音乐会 – 在节日期间以鲜明的潮州风格表演的音乐队。
- 歌炮会 – 成语“⼀炮⽽红”启发此会的名字。歌炮会负责和潮州戏曲团配合,在节日期间表演。歌炮会也曾负责燃放炮竹。
- 妇⼥组 – 庙宇的女性成员,负责管理在节日期间售卖供品的摊位,以及筹备食物给节日的参与者与信徒。
九皇大帝节日筹备 –制作点缀作用的黄色花球

葱茅园九皇宫在大约节日开始一个月前启动主要筹备工作。其中一个主要项目是制作黄色花球装饰。这些在节日期间用来装饰轿子与神像的花球是用许多黄布辛苦地手工编织出的。花球象征着神明的精华。花球也是在新加坡东部庆祝九皇大帝节日的庙宇的特征,因为新加坡西部的多数庙宇都不会在为节日准备花球。

花球的制作过程复杂,耗时又费力。一个有经验的工匠需要一个半小时完成一粒花球,而没有经验的工匠则需要双倍的时间。制作花球的技术一代代传承下来,是工匠们的骄傲。工匠们因为能保留这个传统而感到荣幸。像工匠们一样,许多葱茅园九皇宫的其他信徒因为参与九皇大帝节日的筹备工作而感到自豪。信徒们从各种活动得到心灵上的成就感。这些活动也帮助他们接近神明。



虽然如此,制作花球时需要遵循一些限制与要求。工匠们需要吃斋才能制作花球。制作花球是男士的专利,任女一概不得插手参与。花球需要几天完成,因为工匠们多数是香友会的成员,下班后抽出时间帮忙完成编织花球的工作。
搭桥



茅园九皇宫九皇大帝节日的独特筹备工作之一是搭桥。所谓的桥,是一个木制斜坡。木桥在节日前三个星期搭建,并且既有功能,也有象征意义。功能上,木桥延长了庙宇的入口处。因此,在节日期间,轿子、参与者与信徒们能轻易地进出庙宇。木桥也象征天界与人间自然界的联系。



搭桥的工作很辛苦,因为香友会的成员需要先把木板从庙宇后院拖到庙宇入口处。接下来,成员们移除了庙宇入口处的红色安全围栏,才放置木梁,以形成木桥的骨架。过后,为了固定与巩固木桥,成员们在木梁下树立金属支架。固定好木桥后,成员们横着将木板排在木梁上。


放置木板完毕后,较薄的木板被放在基础的木板上,一个个打钉。第二层的木板帮助人们走上木桥。木板固定好后,成员们将黄色铁制栏杆固定在桥上。整个搭桥过程需要超过四个小时完成。搭桥的工作辛苦、费力,尤其在炎日当空下进行。虽然如此,香友会的成员们坚持亲手搭桥,不请外面的承包商,因为这项活动让他们保留甘榜精神,互相帮忙,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与毅力。

洁净内殿,斋戒和准备竹子


在九皇大帝节日前的一个月到至少三天前,庙宇成员与信徒们会开始吃斋。参与仪式的人,如轿脚,则应遵守更严格的要求,开始茹素和斋戒。

对于九皇大帝信徒们,吃斋是净化身体的一个做法,因为信徒们认为他们在避开不纯净的物品。除此之外,信徒们会为了净化心灵避免说粗话、进行任何性行为和持有任何不纯净的想法。吃斋也是通过吃纯净的事物,为一整年所做的罪孽赎罪。因此,人们相信一个人需要有纯净的身躯与心灵才可以在节日中得到神明的祝福。


同时,庙宇也需要清除罪孽、恶习与肮脏。在节日一个星期前,信徒们会聚集起来,一起给庙宇进行洁净。和吃斋相似,大扫除确保庙宇在节日前不受污染。九皇大帝节日的核心特征是纯净。信徒们在庙宇四处忙得沸沸扬扬,把庙宇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内殿,里里外外刷洗与打扫干净一番。




大殿神台屋顶由年轻敏捷的男性成员清理,而妇女组的信徒们则清洗烹调用具、餐具、餐桌与餐椅等。大扫除期间进行的其他专门工作包括修轿子下的电线,清理油灯和更新金榜提知板上的名字。大扫除耗费一整天,而大扫除完毕后,庙宇由横幅、旗子和其他物品点缀,多数涂上黄色,象征九皇大帝即将要降临。





另一个节日前的重要准备工作是竹子。竹子象征世界和平和福气,而人们相信它带有标灯的功能,指引下凡的九尊九皇大帝抵达庙宇。庙宇成员采购两种竹子,载到庙宇里装饰。



庙宇人士选择一支高且瘦的竹子,修剪到一半,然后放在庙宇的大厅里面,靠近内殿的入口处。此外,竹子所剪下来的小竹枝用来制作令旗,在庆典时让善信请回家,就是象征性地把神明的祝福带回家,祈求平安。

采购回来的另一种竹子成熟,很坚固且非常长,有大约9到10米长。挑选竹子时要看竹干的厚度和竹子树立起来有多直。一选好竹子,竹子就从大约中间修剪。修剪时,竹枝和芽苗会被剪掉。完成后,庙宇人士用彩灯点缀竹子。由于竹子非常长,市面上的彩灯不够长,不能延伸到竹子的底部。因此,彩灯需要特别设计以满足庙宇的需要。

首先,宫员们打开五到六条彩灯的包装,把两个引脚的插头剪掉,电线的隔电护套被去除,暴露出铜制电线。接下来,电线被插入插座以测试彩灯是否有故障,若有故障就进行维修。所有彩灯测试完毕后,暴露出的电线会连接到螺纹式端子块(screw barrier terminal block)。端子块上装有一个长点线,电线从竹子的上端延伸到底部到一个三个引脚的插头,让所有灯能同时间亮起来。

接下来,宫员们把彩灯尽可能均匀地在竹叶周围绕圈,然后用扎线带固定。完成后,庙宇人士把电线与控制盒用扎线带固定在竹子上。竹子被塑料包裹以防水。整个过程用大约半天完成。完成后,庙宇人士把竹子树立在庙前。
准备竹子的每个环节没有聘请专业人士帮忙,因为宫员们认为他们自己可以准备竹子,不用浪费钱请人,而且在准备迎接九皇大帝时,可以自立,并且培养自食其力的精神和主人翁意识。

葱茅园九皇宫迎接九皇大帝
在2017年,葱茅园九皇宫庆祝的九皇大帝节日从农历八月二十八日(阳历10月17日)到农历九月九日(阳历10月28日)举行。在请水当天,信徒和庙宇成员如火如荼地准备在吉时迎接九皇大帝。


庙宇成员专注于准备各种供品和仪式用品。其中一种供品是五种不同水果,有黄梨、苹果、橙、梨和香蕉。这些水果是葱茅园九皇宫的独特潮州特征,代表护送九皇大帝下凡的五位将军。其他素食和零食如糯米、茶、一排染成橙色的西米、槟榔果、槟榔叶和烟草也供奉给九皇大帝。
除了准备食物供品和仪式用品,宫员们也忙着准备其他东西,如包装装满符水的小袋子。授过祝福的符焚烧,放入一个大型饮水机。接着,成员们将符水装入小袋子,捆绑起来。袋子会分给庙宇的信徒们,给他们带回家给不能亲自前来庙宇的家属。人们相信,喝符水可以保佑与保护家人身体健康。

庙宇的后院也是忙忙碌碌的。后院设置一个临时厨房,而妇女组的女士们忙着烹煮斋米粉、斋咖喱和炸豆腐,并端出给公众食用。整个节日期间,庙宇给公众免费素食。除了咖喱米粉,庙宇偶尔提供其他素食料理,如叻沙和米暹,以及甜品,如红豆汤。
各界信徒一批批涌入庙里。信徒们多数身穿象征纯洁的白色。信徒们向各尊神明敬拜,在院子里吃点东西或到处站着等待仪式的开始。庙宇充满欢乐笑语,气氛愉悦,大家迫不及待,希望节日尽快开始。

音乐会敲锣打鼓,代表接迎圣驾仪式正式揭幕,也通知神明与信徒们迎接九皇大帝的仪式即将开始。同时间,诚敬会的舞狮团也及时登场,向众神敬礼,通知众善信向九皇大帝祝寿。


舞狮完毕后,两个轿子用点燃的檀香的烟净化。净化完毕后,轿子被抬到庙内的大厅。在大厅里进行祷告,同时内殿里的香炉也由炉主副炉主请出来,小心翼翼地安进轿子里,再用一块包围轿子的黄布遮住香炉。

香炉被安放好后,仪式队伍离开庙宇。炉主(lou zhu,主要持炉之人)在队伍中间持着檀香炉。副炉主(hu lou zhu)同其他宫务走在炉主后面,各持有不同的仪式用品,例如一个装有檀香的篮子、黄色腰带、长线香、一个装有各种供品的大型黄色藤制篮子,和一面九皇宫旗子。跟在仪式队伍后面的是抬轿者们稳稳抬着的轿子。仪式队伍由身穿橙袍、手持铃铛的道师带领,浩荡且庄严的出发了。



在随行人员离开寺庙以前,庙宇人士必须清理庆典前的走道。这项清理仪式由两名庙宇人士执行。他们各自手提一个黄桶,其中一个桶内装有米和盐的混合液体,另一个装有浸着柚子叶的圣水。两名庙宇人士将米和盐的混合液洒向四周,并将圣水撒在随行人员前,驱赶挡路的邪灵。仪式进行完毕后,随行人员才可以离开。

接迎圣驾队伍队伍、轿脚和信徒们离开了庙宇。游行到指定地点,大家各自乘坐罗厘和租赁巴士,前往海边迎接九皇爷。轿子搬上了罗利,而信徒们登上了巴士后,车队离开了阿鲁慕甘路,前往东海岸公园的C1停车场。一路上,警员护送着车队,并且替车队开路。一组先锋队已预先抵达海边,并围封一个分区,共迎接九皇爷使用,而大队一到海边,就会和先锋队会合。


稍早离开的庙宇人士在请水前一小时抵达海边。他们已经在沙滩上布置好黄旗,划定了请水的区域。他们也在海的平行处,设置木杆,绑上黄色尼龙绳子,以标示信徒不可进入的区域。此外,这些庙宇人士也在岸边设立了一个“关口”。这个关口以两枝竹竿设置,竹竿之间绑上红黄两面旗帜,上方系着竹叶。这个“关口”临近海面,是九皇爷通往自然界的入口。
只有轿脚和参与仪式的庙宇主要成员可以进入被围封起来的分区,信徒们则只能在分区外观看仪式。


在下午3点左右,车队抵达东海岸公园C区停车场,信徒们陆续下车,在通往海边的人行道旁集合,等待请水仪式的开始。仪式开始之前,仪式队伍(九皇宫开路队、红彩、黄彩队、灯笼队、神牌队和花旗队)、音乐会、诚敬会和香友会在停车场排好位子。一旦准备就绪,锣鼓喧天,请水仪式也正式开始。走在游行队伍前的是手拿横幅和旗帜的诚敬会组员,音乐会的所属乐队、仪式团队、桥脚和信众尾随其后。



与此同时,在通往海滩的通道上,舞狮团队已在游行队伍的前方准备就绪。一旦游行队伍抵达,舞狮团队即起落腾舞,迎接他们的到来。表演完毕后,舞狮团队往一旁散去,让道给游行队伍前往海滩。


仪式队伍一进入沙滩上的指定分区,就开始在关口后站好位子,并且开始在沙滩上摆放仪式物品。轿脚们则在仪式队伍后方站好位子,并且放下轿子。摆置在海滩上的仪式用品包括九杯茶、几盘香烟、鲜花、橘子、槟榔和槟榔叶、一篮檀香、一捆黄色腕带、一个黄色的椰壳碗、线香、金纸、一个黄色大炉(贴满了黄色符纸,里头装满沙子)、两支巨大的黄色蜡烛(分立两边,一部分插在泥沙里)以及一面印有龙图腾与庙宇名称的令旗。随后,一名庙宇人士从右到左,将茶倒入杯子中。


接着,炉主将炉中的檀香点燃,并与两名副炉主到轿子前取出贴满符纸、装有泥沙的黄色正炉。黄色大炉取出后,就被拿到进行仪式的地点,放置在供品与金色令旗之间。


道师诵经,向四方神明致敬,也为请水仪式揭开序幕。手里拿着线香、双膝跪地的庙宇人士和信众开始祭拜、鞠躬。随后,用以祭拜神明的线香将从炉主们手中取回,并插在贴满黄色符纸的正炉上。在这个过程中,炉主们会另行接过三支线香,而其他参与者则接过一支线香。大家都耐心地等待着仪式的开始。

诵经进行到某些部分时,道师会摇着手上的铃,炉主们则用手中的线香替换金纸,并且向海面鞠躬三次,然后将金纸交给其他庙宇人士。随后,庙宇人士围在临时设立的焚烧炉边,焚烧从炉主们手中接过的金纸。这时,道师从“奏折”中吟诵一段“祝福和护佑”的经文,时长大约十五分钟。吟诵结束后,庙宇人士大声呼喝“Huat ah! Huat ah! Huat ah!”。

迎接九皇爷仪式的第二部分是请水(请神)。在正式请水前,几名庙宇人士从信众手中收集线香,并将这些线香插在海滩上,以“通关口”为起点,排成两行,塑造一段“走道”。锣声响起,炉主与副炉主拿起椰壳碗,立起身子,在仪式委员的指导下,通过关口,小心翼翼地往海中央前进。几名主委在过程中确保炉主和副炉主不被海浪和暗流绊倒。一行人走到海水没过胸口处,等到恭迎斗姆元君与九皇爷圣驾的时刻,将海水装入椰壳碗。椰壳碗一旦填满,主委渐渐地转过身,小心翼翼地护送握着椰壳碗的炉主回返海岸。九皇爷现已附身在椰壳碗装载的海水,炉主们和主委用双手小心搀扶着椰壳碗,确保九皇爷可安全登陆。一行人接近贴满符纸的黄色大炉时,齐齐将海水倒入大炉中。这动作的完成也喻示着九皇爷从椰壳碗到黄色大炉的转移。




接着,两名庙宇成员代替炉主们重复请水仪式。成员俩小心翼翼地捧着装满海水的椰壳碗登陆后,将椰壳碗放在檀香炉旁。接着,庙宇人士又重复进行一次请水仪式。只不过这次,两名庙宇人士取代了炉主和副炉主,小心翼翼地将装有海水的椰壳碗运上岸,并放置在用以燃烧檀香的炉旁。随后,炉主们为了答谢神恩,往燃烧檀香的炉加入一汤匙的檀香刨花。仪式完毕,炉主们从庙宇人士手中各接过三支香,面向大海,跪地祭拜三次。随即,他们起身,往其他轿子走去,并在各个轿子前,重复跪地祭拜三次的动作。动作完毕后,他们会将线香交给一名宫员,安插在轿子里的炉中。




随后,炉主们将放置在海滩上的供品拿起,面朝大海,跪地祭拜三次,以此感谢神明的保佑。这些供品随后会放入黄色的藤制篮子中,也是最初装供品的篮子。在向神明献上鲜花和槟榔后,各个炉主分得一部分鲜花和槟榔,他们各自把这些供品装在衣服上的口袋。这些仪式进行完毕后,炉主们从右到左,一一清空九个杯子里的茶。其他的物品则被收入篮子里。

杯子清空后,炉主们又各拿起一小块檀香,放入燃烧檀香的炉中。随后,炉主们与庙宇人士合力将贴满符纸的正炉运回其原来的轿子中。在抬起炉的同时,围观的群众大声呼喝“Kew huang dai deh,huat ah!Kew huang dai deh,huat ah!”(九皇⼤帝,发啊!九皇⼤帝,发啊!)。随后,黄布遮盖了炉,使之处于绝对的隐秘中。过后,游行队伍在出发前往停车场前,手拿线香和仪式用品,向海面鞠躬三次,致上最后的敬意。




当游行队伍出发前往停车场时,轿子激烈地左右摇动,喻示着九皇爷的降神。游行队伍根据抵达海滩时的排列顺序再次站好位子,但是这次,舞狮翻滚跳跃,向游行队伍和轿中的九皇爷致敬。抵达停车场后,游行队伍和桥脚登上罗里,信众则登上巴士,回返庙宇。



回到庙宇后,一群信众已经围在庙宇的大门,准备迎接游行队伍和轿子的到来。车队抵达目的地后,游行队伍在距离Arumugam Road一段距离的地点下车,在各自的位置站定,准备游行回庙宇。这一次,道师引导游行队伍,音乐会敲锣打鼓,两名宫员各手拿一桶盐和水的混合液和浸泡着柚子叶的圣水,为游行队伍开路。


游行队伍回返九皇宫的路上会路过其他庙宇。他们会聚集在每个庙宇的大门前鞠躬三次,向各庙宇的神明招呼九皇爷已经安全返家。抵达九皇宫后,舞狮团队会先展开一轮表演,迎接九皇爷返家,游行队伍才会进入庙宇。

仪式队伍进行仪式时,桥脚依然在庙外激烈地摇晃着轿子,暗示九皇爷返家的兴奋和激动。此时,仪式团队手拿仪式用品与线香,在桥下排成一行,向庙宇的入口致敬。随后,他们走上木桥,背向神庙的入口,鞠躬三次致敬。接着,他们进入庙宇,在各个神坛前重复致敬的动作,宣告九皇爷的降临。




仪式结束后,他们将手中的线香插在庙宇的主炉中。这时,成员们递三支线香给炉主们,并带领他们前往庙宇的入口处。在入口处,桥脚在炉主前表演了三次短暂的冲锋。轿子随后一一进入庙宇,电子鞭炮在轿子进去后声熄。当桥脚将轿子放置在地面上后,庙里的主要人士开始点燃和传递线香。他们手持三支线香,并面向神坛跪着。全体致敬后,炉主们从庙宇人士手中收集线香,并将之小心安插在九皇爷轿子内贴满符纸的炉。这个过程十分隐秘。




一切进行完毕,炉主将炉从轿子运入暗房。在将炉取出的过程,摇铃声未曾间断,“Kew huang dai deh, huat ah! Kew huang dai deh, huat ah!”(九皇⼤帝,发啊!九皇⼤帝,发啊!)的呐喊声贯穿整个庙宇,一直到炉运入暗房内,呐喊声才消停。第二个炉取出时,同样的过程又上演一遍。两个炉安全送入暗房后,舞狮团队在庙宇入口表演了一场更为完整和精妙的演出,展现了一段庆贺祝语,并用橘子在地面上排列出四个幸运号码。最后,舞狮团队将一幅带有祝福语的卷轴献给庙宇人士。

表演结束后,当天的最后一场仪式是升起一架八角星形的九灯,也被称为北斗天灯。九灯喻示着神明的到来,也代表九皇爷庆典的开始。在整个九皇爷庆典中,九盏油灯必须时刻点燃,一直到庆典的最后一天,九灯才会降下,油灯才可以熄灭。降九灯也喻示九皇爷离开人间。


在升九灯仪式开始前,庙宇人士会在仪式桌上摆上一个贴满符纸的香炉和一系列供品。每个九灯会经过仔细检查后被注入灯油并点亮。6点左右,仪式开始,炉主被赋予升九灯的重任。炉主固定八角星形的灯架,而其他的庙宇成员小心翼翼地将油灯一盏一盏地挂在钩子上。当炉主将九灯的位置固定好后,站在供桌两边的庙宇人士缓慢地将九灯升起,小心翼翼地维持九灯的平衡,以免其倾斜。升到顶点后,两名宫员们将系着九灯的绳子绑在供桌两边。九皇爷庆典正式开始。

接着,道师引领庙宇主要人士,手拿线香,围聚在九灯前诵经。在诵经间隔,炉主和副炉主轮流把茶倒入炉前的九个茶杯,顺序为右到左。倒茶后,宫员们在九灯前跪下、致敬。随后,在道师的提示下,庙宇人士纷纷站立。道师诵经完毕后,宫员们将线香插在移除了符纸的炉中。


每个日出日落(大约早晨6点和傍晚6点),庙宇人士会将九灯降下,进行清理和添油。这一系列动作被视为极度神圣的。首先,摆放九灯的桌子必须先以浸泡着柚子叶的圣水洁净。过后,九灯的内部和外部必须用一条黄布擦拭。再而,庙众会将灯油小心地倒入擦拭清洁的九灯中。整个过程的气氛是庄重且宁静的,因为打理九灯的人不想受任何不良念头影响而分心。

在九皇爷庆典时期,参与仪式的庙众和信徒必须身穿白衣物,头绑白头巾,系黄腰带。这身衣物象征洁净,也表示信徒对九皇宫的九皇爷尊敬。与他人有所区别的是,轿脚在游景时会身穿黄色长袖衣,这是为了便于庙宇人士在群众中区分他们。无论黄色或白色,这些颜色都象征着九皇大帝节日,因为白色象征纯洁,而黄色象征王权。
游境 (Yew Keng)

九皇大帝节日的主要特点之一是游境,也就是拜访其他九皇大帝庙宇以表示尊敬与团队精神。葱茅园九皇宫定在农历九月三日(阳历10月22日)的傍晚进行游境。由于游景经常在工作日,九皇宫选择在傍晚进行拜访,以让庙宇成员、义工和信徒可以参与。庙宇准备拜访六间庙宇,包括:玉海堂观音堂、南山海庙、金山寺、龙南殿、后港⽃母宫与凤山宫。九皇宫根据庙宇和该庙的关系和历史选择拜访的庙宇,并考量将拜访之宫庙的地址,安排次序和行程,确保行程不会太耗时。


游景之前,信徒们向神明敬礼,而宫员在为游景准备各种仪式用品如檀香炉、柚子叶圣水以及米盐混合体。游景的半个小时前,舞狮团前来迎接九皇大帝。

在离开庙宇的十到十五分钟前,庙宇的主要成员会聚集在大厅,开始请出九皇大帝仪式。首先,将在游景时使用的轿子被抬入庙里,停放在内殿外。接着,仪式队伍和其他主委成员点香跪拜。


过后,炉主和副炉主进入内殿把炉取出,而另一个宫员跪在内殿外准备接炉。炉主和副炉主持着炉出来后,炉被固定在轿子里时,铃声响起,锣声响起而且不停地欢呼“Kew Ong Da Deh, Huat ah!Kew Ong Da Deh, Huat ah”。

安炉完毕,仪式队伍离开庙宇大厅,在庙宇外排成一条线,轿脚们也紧跟在后。轿子一旦离开大厅就强烈地摇晃,象征神明在轿子里。过后,为了表示敬意,轿脚们对着九灯和仪式队伍向前冲三次,每次冲的距离很短。九灯代表着南斗星君和北斗星君。在大约晚上七点,仪式队伍和轿脚们乘车前,两名庙宇成员会走在队伍前方。其中一名成员拿着一桶柚子叶圣水,而另一名成员则拿着一桶盐米混合体,两人会往队伍前方洒圣水和混合体,以洁净前方的道路。
轿子被抬上用LED彩灯点缀的其中一辆罗里,仪式队伍则乘坐领队的车子。乘车的过程中,仪式队伍要确保庙宇的旗子持在车外。车队用精致的LED彩灯、龙设计的横幅,以及九皇宫的旗子点缀。庙宇人士和信徒们乘搭车子后,车队前往第一间拜访的庙宇。

抵达目的地后,仪式队伍、轿脚们和各个支援小组会下车,根据一般的游行顺序在离庙宇一段距离的地方排好队。准备就绪后,音乐会开始有节奏地敲锣和演奏各种乐器以宣布九皇宫游行队伍的到来。
宫员们再次向游行队伍前方洒圣水和混合体,洁净前方的道路,一直到游行队伍到达要拜访的庙宇入口处。在入口处,东道庙的成员握着法索等待游行队伍的到来。队伍抵达后,他会开始抽打地面的仪式,大动作地抽打法索三声。抽打的动作幅度大,制造的声响也极响亮,以净化地区、驱走鬼魂,也是欢迎九皇宫九皇大帝驾临。



接着,仪式队伍进入东道庙敬神,而轿脚们在庙外等候,让东道庙用相同的方式欢迎他们。轿子一边进入东道庙,一边开始激烈地转圈、摇晃,代表九皇爷在东道庙的存在。

轿脚们向神台的方向冲三次以敬礼,像是受控于在轿子里的九皇大帝。一到达主神台,线香就被分给成员和信徒们,让他们敬拜东道庙的九皇大帝。轿子不久后被停放,而到访队伍跪在东道庙的主神台前,而到访庙宇的先锋会向东道庙的九皇大帝宣布九皇宫九皇大帝的驾临和到访队伍的抵达。



接下来,先锋会叫大家进行三敬拜,以对东道庙的九皇大帝回礼。接着,先锋会呼喝“Kew Huang Dai Deh”,而宫员则会回应“Huat ah!Huat ah!Huat ah!”。三敬拜完成后,信徒们的线香被收集起来,插入东道庙的香炉里。插香后,东道庙会和到访庙宇交换檀香。
交换了檀香后,乐器又开始演。而轿子被抬起后又重振精力,开始摇晃。接着,仪式队伍带领大家离开庙宇。轿子、轿脚和信徒跟随在仪式队伍后面。当到访庙宇即将离开时,东道庙再次给仪式队伍和轿子进行抽打仪式,总结了这次拜访。
这个过程在拜访其他庙宇时重复。固定的步骤与仪式包括抽打仪式,两尊九皇大帝之间实体和象征性地互相敬礼,以及轿子的摇晃和敬礼等。


虽然如此,每间庙宇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及九皇大帝信仰,和九皇宫的关系也都不同。因此,在不同庙宇,游行队伍的呈献、布局和迎接方式都有细微的不同。例如,后港斗母宫没有通过抽打仪式欢迎九皇宫的游行队伍。后港斗母宫是用该庙的轿子向仪式队伍和九皇宫的轿子冲三次,才进出庙宇。

相同的,由于九皇宫和凤山宫的关系密切,交换檀香的仪式比在其他庙宇隆重。炉主和先锋会拿着装有檀香的篮子,跪着从主神台爬行到庙宇内殿。
在爬行的过程中,他们会多次暂停,鞠躬三下,一直到内殿的入口处,把篮子还给东道庙成员进行交换。


拿回装有檀香的篮子后,依然跪着的九皇宫成员慢慢趿拉退后,进行三次鞠躬,才慢慢站起来。站起来后,他们愉悦地一边欢笑,一边互相握手。九皇宫和凤山宫的密切关系可能是因为两庙曾经是“兄弟庙”,因此对彼此会比对其他庙宇来的尊敬。
游甘榜(Yew Kampong)
庆典的另一个特点是游甘榜(Yew Kampong)。游甘榜(Yew Kampong)也称为Kampong Yew Keng,指的是抬着轿子游览葱茅园,并且拜访居住在甘榜里的居民。这个做法从六零年代中开始。当时,九皇爷节日还在甘榜里庆祝。
游甘榜的传统在1979年末,多数的居民搬离葱茅园时结束了。只有庙宇还矗立在阿萨哥夫路。葱茅园九皇宫在1984年开始进行游景,拜访其他庙宇。隔年,也就是1985年,葱茅园九皇宫恢复了游甘榜的传统。庙宇拜访了多数前甘榜居民移居的建屋局住宅区。为了欢迎九皇爷的游行队伍,居民们搭建了临时的迎神站。在1986年7月,庙宇搬迁到阿鲁慕甘路时,这个传统依然持续。

为了保留与延续这项传统,之前住在甘榜,现居住在组屋的一户家庭,会志愿为了社群守护九皇爷炉。他们必须前往九皇宫,请回九皇大帝的香火显示九皇大帝已经在这里暂住。
一旦得到批准,正炉的一部分香火会被装入一个新炉,新炉则由那户家庭带回住宅区。那户家庭会在家里照顾好炉。九皇爷节日期间,社群聚集在一起,在住宅区内搭建一个临时神台站以迎接九皇爷,而炉会被安放在神台站。通过游甘榜,葱茅园社群得以在这些新住宅区内受到保留与维护。

搭建临时迎神站的住宅区一共有六个:勿洛北大牌128(少林得英堂国术健身社)、勿洛北大牌511、勿洛北大牌517、友诺士大牌16、大牌5/8海格路篮球场、和芽笼巴鲁大牌66。迎接九皇大帝前,这些神台站在各个住宅区搭建;九皇宫接九皇大帝和九灯升起后,庙宇成员会通知各个住宅区几时把九皇大帝接到他们的神台站。



在请水前,海格路住宅区在大牌5号和大牌8号之间的篮球场搭建神台站。因此,请水那晚,一名宫员会把九皇大帝带到海格路神台站。
这个过程从敬拜九皇大帝和九皇宫众神以及插香开始。拜神完毕后,负责接九皇大帝到神台站的海格路迎神站成员代表开始点燃九支长线香,并且持着刻有九皇宫名字的黄色令旗,在庙宇入口处等待汽车抵达。

汽车抵达后,通过开着的汽车窗口,迎神站代表把线香和旗子传给坐在前排乘客座位的另一名成员。前往海格路迎神站的路上,线香和旗子必须保持在车外,因为把九皇大帝关在一个密闭空间是不敬的行为。这样做也是为了实际需要,因为线香不但可能引起火患,若车窗被关上,车内会充满从线香弥漫出的烟。

汽车以中等的速度行驶,前往海格路。一旦抵达住宅区,线香和旗子被交回给海格路神台站成员。持着线香和旗子,庙宇成员庄重地向篮球场前行,面对神台站的看护人在他前方跪着,手握九支线香。
与清水和庙宇的其他活动相比,这个过程更加庄严,因为没有舞狮表演,音乐和打击乐的演奏制造欢乐的气氛。当庙宇成员到看护人面前,看护人和在他身后随行的队伍鞠躬,以向九皇大帝敬礼。

互相敬礼后,看护人站起来,而两个前往篮球场。在篮球场上玩耍的孩子们似乎不理会正在进行的仪式。抵达神台站的入口处,看护人和庙宇成员在入口处形成一条线,一名神台站成员则进入内殿,把黄布拆下,揭示布下的三幅庙宇主神的神像。接下来,茶从右到左被倒出,而两个大型黄色蜡烛被点燃。
准备完毕后,看护人和庙宇成员鞠躬三次,并开始慢慢地把线香一支一支地插入主炉里。接下来,庙宇的令旗被插入一叠金纸里。


插旗后,一名迎神站成员把在神像前的香炉的檀香点燃。一个装有檀香的塑料容器被传给庙宇成员,而他进入神台站的内殿,往炉里添加几勺檀香。




完成这个动作后,他和看护人以及其他成员回到神台站入口处。大家用恭敬的姿态鞠躬三下,终于喊“ Kew Ong Da Deh, Huat ah!”以总结仪式。

这个迎接仪式也在勿洛北大牌517的神台站看得到,但有些改变。前往神台站的不是一个庙宇成员,而是一团勿洛北的前居民。团队在农历九月四日(阳历10月23日)乘搭租赁巴士到九皇宫迎接九皇大帝到他们的神台。
穿白衣白裤、戴白头巾以及绑黄色腰带的前居民们在大约早上九点半到达九皇宫。抵达庙宇后,他们向九皇大帝和庙宇众神敬礼,并且烧金纸作为供品,才开始迎接仪式。


烧完金纸后,主要的看护人会从内殿取出有符盖在上方的香炉与其用黄布包裹的九皇大帝、宋大峰祖师和感天大帝的卷轴画。另一名看护人会开始点燃九支长线香作为供品,另一名成员则掷杯(bua bui)请求众神允许他们把祂们请到神台站。



掷杯一旦成功,看护人把符拿下,把九支线香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插入炉里,形成一个圆圈。完成后,看护人会把炉从庙宇搬出,而另一名成员持着一个盛有被黄布抱起来的画卷的大盘子,鞠躬三次,才跟随在后。他们前往巴士时,一个舞狮队在阿鲁慕甘路的入口处表演以欢迎他们。


舞狮表演完毕后,看护人同勿洛北大牌517的团队乘搭巴士,回返神台站。在车上,看护人坐在巴士前方,全程握着香炉。巴士同承载舞狮团的罗里开回靠近大牌517的停车场。
一到停车场,队伍先下车,而两名看护人最后拿着炉和盛有被包起来的画卷的托盘下车。过后,他们前往在开放的草地搭建好的神台站,戏剧舞台和另一个分开的神台。


米盐混合体和柚子叶圣水也洒在道路上以净化道路。他们前往神台站时,舞狮队已经在入口处等待两名看护人的到来。舞狮队又完成一段表演以向九皇大帝敬礼。表演完毕后,两名看护人才前外神台站外的神台敬礼,才前往主神台。

在主神台,另一个舞狮表演再度欢迎他们。表演完毕后,他们才进入帐篷。进入时,大牌517神台站的一名成员跪在地上,手里握着线香迎接九皇大帝。



接下来,看护人把炉放在桌子上,而神台站成员把手中的线香插入炉里。.过后,神台站的成员带着盛有画卷的盘子进入内殿进行布置。黄色帘子被解开,以在布置内殿时不让公众看到内殿。

成员们先将包裹画卷的黄布拿掉,然后把画卷交给在台面上的其他成员们。台面上的成员们则把庙宇三尊主神的画卷挂起来。
其他成员帮忙在画卷前的一个桌子上摆放茶杯与食物供品,也帮忙点燃一个小炉里的檀香。成员们妥当地挂好画像后,黄色帘子被捆起来以向公众揭示画卷。接着,信徒们开始插香,向九皇大帝敬礼。舞狮队再表演最后一次,以庆祝九皇大帝驾临住宅区。

芽笼巴鲁大牌66号的神台站在农历九月五日(阳历10月24日)的傍晚搭建,在大约傍晚五点开始。由于平时用来搭建神台站的公共广场进行建筑工作,今年的神台站需要搭建在附近的停车场。在停车场,一个简单的帐篷,同一些被黄布盖住的桌子和椅子已被搭建和设置好。一些装有点缀功能的各种物品的塑料储藏箱子被叠在帐篷的一旁。


夜幕低垂,义工与信徒们开始到达神台站帮忙。首先,一名庙宇成员爬上一个梯子,用印有九皇大帝的名字的黄色灯笼点缀帐篷的较长的两侧。灯笼挂好后,泛光灯被装在灯笼旁。神台站搭建好后,泛光灯会照亮神台站。


同时间,其他庙宇成员在忙着从塑料储藏箱子里取出各种仪式用品和供品,摆放在桌子上。一个在中间有个图通的大型黄色横幅被挂在帐篷后面,被固定在帐篷的架子上。图腾上有龙和“慶祝九皇大帝千秋”的字眼。接着,成员们将木棍摆放在桌子上,并捆起来以形成一个“闸门”。接下来,成员们将一个印有“恭迎聖驾”的小型横幅挂在“闸门”中间,并且将两个灯笼挂在“闸门”上,在闸门两侧悬空。成员们用绳子和扎线带,将“闸门”固定在仪式桌的后面。




当仪式桌在设置时,其他义工忙着给社群有需要的人士包装关怀包。这个行善的举动在2016年开始。一名庙宇成员有灵感,提议在节日期间回馈社群。其他庙宇成员对这个举措表示赞成,因此开始向住在芽笼巴鲁住宅区的亲朋戚友募捐。

筹集到善款后,庙宇成员向住宅区内的职总平价超市要求集体采购日常用品如牙膏、米、快熟面、盐、糖等。超市根据要求的数量和物品种类进行采购,然后储藏在超市的储藏室里,一直到节日期间。在搭建神台站当天,有车子的义工会开车到超市分行领取物品,送到神台站以进行后续分配与包装。根据当年筹集的款项,物品的数量和分量会有差别。
节日前,庙宇成员会请求社区的联络所帮忙辨识和挑选出最需要收到关怀包的有需要的居民们。今年,在10月25日早上,他们发放两百个关怀包给有需要的居民们。

神台站需要先进行净化,以驱走任何住在此地区的恶鬼,九皇大帝香炉才可以搬进神台站前。因此,在布置神台站时,一名庙宇成员抵达神台站协助净化地区。首先,庙宇成员在仪式桌的四个角落和前方摆放一叠金纸、一小包糖果和一包槟榔叶。每叠金纸上摆放着两粒橙子,橙子插着蜡烛和线香。完成后,他划筊杯过蜡烛的火焰,然后掷杯,以请求神明准许他进行净化仪式。



过后,他不停地掷杯,一直到掷得圣杯为止,才可他净化地方。一旦得到许可,庙宇成员解开法索,用法索的蛇头手柄指着帐篷的四个角落和中央,以警示居住在此地区的鬼魂净化仪式即将开始。

过后,他抽打法索三下以净化地方。完成后,橙子、蜡烛、线香和零食都被移开,放在焚化炉旁,而金纸在炉里焚化。整个过程在帐篷的四个角落和庙宇前重复。



净化仪式完毕后,明地迷亚神台站准备好在农历九月初五迎接九皇大帝。芽笼巴鲁住宅区九皇大帝炉的看护人和其他两名进行净化仪式的庙宇成员则前往看护人的住家取炉。

值得注意的是,看护人以前住在芽笼巴鲁住宅区,但是在近几年搬家到新加坡的另一个地方。虽然如此,九皇大帝的“存在”似乎伴随着信徒社群,而不是香炉地点。因此,神台站继续在芽笼巴鲁住宅区搭建,也显示葱茅园前居民的团结精神的重要性。



到达看护人的家后,看护人敬拜家中众神并插香。他在九皇大帝的炉里插九支香,形成一个圆圈。
完成后,他点燃三支长线香,插入九皇大帝的炉里。围绕着香炉的九个茶杯被拿去清洗,看护人才会在九皇大帝炉前掷杯,请求神明允许把他们接到神台站。
一旦得到许可,庙宇成员在九皇大帝炉前进行净化仪式,在炉前抽打法索三下,以净化道路。看护人才小心翼翼地把炉从家中的神台抬起,同其他围绕香炉的物品如九皇大帝旗子和一个黑白乌龟装饰品放在一个盘子上,抬出住家。



前往停车场的途中,另一个庙宇成员会在看护人前洒米盐混合体以净化前往停车场的道路。此外,持有法索的庙宇成员也会偶尔叫看护人停下脚步,让他抽打法索三下以为九皇大帝净化道路。由于九皇大帝的炉不能处在一个密封的空间,它们不乘搭电梯,而是爬楼梯下楼,回返车子。


抵达神台站后,两名庙宇成员先下车以净化前往神台站的道路。过后,看护人把炉和各种住家神台的物品抬到仪式桌上。
炉和其他物品在仪式桌上摆好后,仪式桌上才摆放各种仪式用品和供品如槟榔果、花、12种市场上售卖的素食供品(盛在半金色和透明的塑料杯子里)、九个茶杯、两个大烛台、一盘橙子和一个较小但较精致的金色烛台。此外,带有“九皇大帝”字母的黄色横幅展示在仪式桌前。在横幅的上方,成员们将一粒花球装在桌子上。

过后,两个大蜡烛和檀香被点燃。接着,看护人往九个杯子倒热茶,并且掷杯以向神明询问祂们是否对布置感到满意。一旦神明满意,看护人就会跪下,在神台站的炉插香。在他身后,信徒们排队向九皇大帝敬礼。

接下来,神台站的义工把一个印有“明地迷亚路居民香案站”字眼的横幅挂在停车场旁的两棵树之间。成员们也将黄色蜡烛摆放在炉下,形成“九”字以象征九皇大帝。芽笼巴鲁大牌66神台站的布置就完成了。
神台站的搭建过程让住宅区的新旧居民都参与九皇大帝节日的庆祝,并且不用到主庙也可以向神明敬礼。


甘榜游景在农历九月初六(10月25日)傍晚举行。由于这个日子在平日进行,因此庙宇安排在傍晚进行游景,以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其盛会。车队的规模与庙宇的游景相似,只是这次庙宇人士出动了两座轿子——参与庙宇游景的九皇爷轿子与斗姆元君(九皇爷的母亲)轿子。


出发之前,庙宇人士开始迎接九皇爷和斗姆元君。成员们将两位神明的轿子抬入庙内,放置在大厅的两端。接着,仪式团队(炉主们和几名庙宇委员)先敬礼,才进入暗房取炉。紧接着,熟悉的摇铃声响彻会场,仪式团队将炉安放在轿子里。仪式团队用相同的方式安放另一个炉后,庙宇人士大声呼喝“Kew Ong Da Deh, Huat ah! Kew Ong Da Deh, Huat ah!”(九皇大帝,发啊!九皇大帝,发啊!)。庙宇会场外,乐队开始奏起。



与之前相似,轿脚先将轿子送到庙外的庭院,仪式队伍尾随其后。在仪式队伍还未踏出庙宇前,轿脚抬着轿子,先向庙宇人士进行了三次冲锋,后向九灯再演示一遍以示尊重。仪式队伍接受轿子的三次冲锋后,便向九灯致敬,并告知其它神明九皇爷和斗姆元君即将离开庙宇。

接着,仪式团队前往庙宇人士再次洒圣水和米盐混合体。前往车队的途中,轿脚激烈地摇晃轿子,后才将轿子安置在罗里上。当大家登上各自的交通工具后,车队即出发前往第一个地点。
车队在距离第一个神坛外的一段路停下来,让随行人员下车,随惯例组织成一列游行队伍。准备就绪后,乐器声响起,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神坛出发。临近入口处,舞狮团队神采奕奕地起舞,欢迎庙宇人士的到来。表演完毕,神坛的负责人或跪拜或站立,向庙宇人士致敬。负责人致敬的动作是由现场的空间和负责人的年龄所决定的。

接着,仪式团队的领导便前往主神坛祭拜、致敬。几圈下来,炉主将从九皇宫带出来的檀香放入神台站的炉子内,再从神台站的炉子中取出檀香,放入庙宇的炉子内。交换檀香的仪式象征庙宇对神坛致敬。
交换檀香后,仪式团队推出主神坛,把空间留给轿脚。轿脚抬着轿子,面向主神坛,表演了三次冲锋。接着,神坛负责人将三支线香插在轿子的炉子中。仪式团队随后向神坛献上线香,并在一一插入炉子里,排列出一个圆圈的形状,象征着一圈圆满完成。过后,仪式队伍、轿子与游景队伍在神坛前聚集,鞠躬三次。

最后,双方握手,交换果篮,拜访程序也算完成了。以此同时,有人从信众手中收集线香,并安插在神台站的炉子中。线香被插入炉子时,轿脚抬着轿子退居神台站外的空地,为围聚的信众表演。倘若空间允许,轿脚会围着空地,向前后激烈地摇晃轿子,供信徒观赏。

在游景队伍离场前,轿脚会向神坛再表演三次冲锋。游景队伍离开神坛站,回返车队前,舞狮团队也再次在仪式队伍与轿子前舞起。这一系列过程在每个神坛站重复,而一些形式会因各神坛站的空间和布局而有所变化。
例如,勿洛北部(Bedok North)大牌517的主神坛外设有一个潮剧舞台以及另一个神坛。因此,游景队伍抵达后,会先向另一个神坛致敬,再前往主神坛。而其他的神坛站如芽笼峇鲁(Kallang Bahru)的神坛站只有一个九皇爷的神坛。

多数神坛基本具备五种颜色的果子、鲜花、蜡烛、九杯茶和一些糖果作为供品。然而,在勿洛北部大牌128的少林得英堂却供奉了自家烹煮的斋食,而不是购买现成的斋食供奉。受访人士表示那是他们代代相传的传统习俗。

神坛的布局方面,海格路篮球场的神坛以及勿洛北部大牌517的神坛站拥有各自的暗房。相比之下,勿洛北部128的少林得英堂以及芽笼峇鲁大牌66只有一个中心区域。一些神坛站,如Haig Road篮球场的神坛站也设有一个限制区,外围挂有斋戒的标牌,只开放给持斋的信众。


六个神神坛站中,有些挂有九皇宫三位主神的画像,有些没有。一些规模较大的神坛站,如海格路篮球场的神坛站和勿洛北部大牌517的神坛站则将三位主神的画像挂在暗房中。规模较小的神坛站,如勿洛北部128少林得英堂的神坛站以及芽笼峇鲁大牌66的神坛站,则只挂上九皇爷的横幅。


尽管庙宇曾经迁移,葱茅园的甘榜精神通过现今的甘榜游景象征性地、实质地保留下来。过去的甘榜游景在甘榜内进行。在甘榜消失后,葱茅园不曾舍弃这个传统习俗,反而因地制宜,将神坛站设立在大部分甘榜居民迁移到的住宅区,让甘榜游景得以延续。
尽管现如今的“甘榜”已逐步扩展到多个地点,但社区的联系却通过甘榜游景保留下来。社区与神坛年复年的游景见证了葱茅园坚定不移的社群精神。

选择下一任炉主
农历九月初八(阳历10月27日),主要委员于晚上8点左右聚集在庙宇大厅,准备选择明年九皇爷庆典的炉主。进行这项仪式前,负责人会询问庙宇的踊跃捐赠者是否有意参与明年节日炉主的甄拔,并收集自愿者的名字。一旦名字收集齐全,庙宇委员即会从这些自愿者中掷杯选出明年九皇爷庆典的炉主。


聚集在庙宇大厅前,今年的炉主与副炉会向九皇爷敬香、敬礼。随后,一名手拿小锣的庙宇人士会伫立在正副炉主的后方,而他们的前方则伫立着名手拿自愿者名单的正文书。过后,后者会向神明进行宣告,并征求神明出现,询问他们是否同意进行甄拔仪式。随后,文书会念出名单上的名字,而手拿一对筊杯的炉主,则会投掷筊杯,并观察筊杯着地的结果。
倘若其中一个筊杯弧形面向下,另一块扁平面向下,即代表神明同意了甄拔。倘若两个木块扁平面向下或弧形面向下,那即表示神明不认同。倘若该名自愿者不为神明所接受,那庙宇人士将会念出下一名自愿者的名字;而一旦自愿者获得神明的认可,那炉主便会持续投掷筊杯,一直到神明反对为止。念名字的庙宇人士也会在名单上记录自愿者获得神明认可的次数。值得注意的是,自愿者一旦获得神明认可,庙宇人士即会敲响唢呐,以此表示该名自愿者受神明认可的次数。

成员们与今年的炉主和副炉主会给名单上的每个名字重复整个过程。名单上的名字念完后,庙宇人士会计算每名自愿者一共获得多少次认可。得神明认可最多次的自愿者,便会成为下一任炉主。获倘若自愿者受神明认可的次数相等,那庙宇人士会重新投掷圣杯,一直到其中一名自愿者获得更多次认可,出任下一任炉主。委任好炉主后,认可次数第二高与第三高的自愿者会出任下一任副炉主。庙宇人士会拨电通知获选人士。
倘若该名获选人士因私无法出任炉主,那炉主的位置将会传给名单上获得第二多认可的自愿者。一旦下一任炉主与副炉主确认好后,甄选仪式也即结束。
送水——葱茅园恭送九皇大帝回銮

九皇爷庆典在农历九月初九(10月28日)正式谢幕,而送水是庆典中的最后一项仪式。送水仪式在下午在东海岸公园举行。当天一早,如同请水的情况一样,九皇宫的活动从早上就不曾间断,庙宇信众齐聚寺庙向神明供奉供品与致敬。妇女组的女士们在临时厨房内忙进忙出,为前来祭拜的大批信众准备了丰富的斋食米粉、蔬菜咖喱以及炸豆腐。

恭迎圣驾仪式是大家期待已久的活动,有许多信徒出席,因为这是信徒们在节日期间祭拜九皇爷的最后一次机会。送水仪式正式开始前,诚敬会的舞狮团抵达寺庙,并在庙宇的庭院中进行了几场例行表演。诚敬会的舞狮团一共有九头舞狮,也是九皇爷庆典中规模最大的舞狮团。舞狮团从阿鲁慕甘路前来,并向途经的其他临近寺庙致敬。



抵达庭院后,舞狮团会先向九灯致敬,后爬上斜坡,进入寺庙,向里边的神明致敬,最后才到外围向庙宇的其它神明以及轿子致敬。致敬完毕,舞狮团重返庭院,形成一个大圆圈,继续演出,表演才结束。随后,庙宇人士清空庭院,在庭院中心摆上一个大红盘,上头盛着橘子、包菜和一部卷轴,并在旁放置一些橘子,为下一场表演作准备。
表演以一头舞狮开场,俏皮的舞狮围绕着橘子跳舞,并时不时会捡起地上的橘子,朝围观的公众投掷去。表演中途,舞狮会爬上斜坡,进入庙宇,向神明致敬,后又重返庭院继续表演。当舞狮将橘子分发出去后,它绕着地面摆放的红盘物品翻滚跳跃。

舞狮将盘子内的橘子与包菜分发给围观的群众,一直到盘子内只剩下卷轴为止。接着,舞狮会坐在盘子上端,利用橘辫在盘子上摆出一道信息,并将卷轴的内容展开。当舞狮快要摆好信息时,其他七头舞狮加入现场,共同向群众展列出信息与卷轴的内容。最后,舞狮将红盘和卷轴共同交给一名庙宇人士,后表演了一场精湛的站立双肩,在空中撒下五彩纸屑作谢幕。

舞狮团退场后,音乐会随即抵达寺庙敬礼。音乐会包括九名大头娃娃、九名花篮、九名标存,八名代表八仙贺岁的歌剧演员以及其他表演者。穿着整套戏服的歌剧演员是第一批向神明致敬的,九名花篮紧接其后。两队人敬了礼后,音乐会开始演奏乐器,而大头娃娃开始跟随音乐手舞足蹈。表演结束后,这些表演者将服饰除下,并将它们整齐地叠在桥下。音乐会成员则围着这些服饰,在入口处站成半圆圈,以手中的乐器进行了一段合奏。


过后,大头娃娃重新穿上表演服饰,连同九名花篮与音乐会向神明鞠躬致敬。

接着,以金纸折叠而成的大型装饰被运出寺庙,作为供品焚烧给神明。同时间,舞龙团进入庭院开始演出。同样地,例行表演结束后,舞龙团向神明致敬,并推出庭院。临近送水时分,庙宇人士在九皇爷的轿子与其它两座轿子前点燃檀香作洁净,为送水做准备。过后,庙宇人士将两座轿子以及九皇爷轿子抬到庙宇的大厅。


庙宇内,仪式团队开始吟唱一段繁琐的咒文,恭请九皇爷到来。这个咒文与之前请水的咒文相似。线香供奉给神明了后,炉主进入内殿取炉。炉出现在大厅时,庙宇摇铃声不断,群众开始呼喝“Kew huang dai deh, huat ah! Kew huang dai deh, huat ah!”(九皇大帝,发啊!九皇大帝,发啊!),一直到炉安放在轿子里为止。接着,轿脚把轿子从大厅抬到庭院时,激烈地左右摇晃。过后,仪式队伍会到邻近的寺庙献香。


与此同时,仪式团队逗留在庙宇大厅,准备将九皇爷神像从神坛移到轿子椅座上。首先,几名成员先小心翼翼地将神坛上的供品清空,给接下来的仪式腾出空间。成员们移除每样供品时都会念一小段咒文。神坛清空后,他们再次向九皇爷神像致敬,并登上神坛,跪着时小心翼翼地将九皇爷神像转移到炉主与成员们的手中。

转移过程中,庙里的铃声不能间断,一直到九皇爷神像完全安置在一沓放置在椅座上的金纸为止。随后,仪式团队会在神像与椅座的靠背之间和扶手之间安置金纸。这是为了固定神像,并且避免神像在转移过程中碰触到椅座。
成员们避免与神像有任何肢体接触,因为这是不敬的行为。如必须触碰神像,他们会利用金纸调整神像位置。固定好神像的位置后,成员们会将一个黄花球系在神像的中间,并小心地整理神像的九皇玉袍。最后,仪式团队仔细地梳理了神像的胡子,并小心地以金纸分线。

为神像梳理完毕,仪式团队手拿请水时所用的仪式用品,走出寺庙,而九皇爷椅座则紧随其后。当庙宇人士抬着九皇爷椅座步下斜坡时,站在庙外的轿脚会抬着轿子向九皇爷椅座作三次冲锋。过后,游行队伍的成员在各自的位置上站好,以游行队伍的领头为先,九皇爷椅座、轿子与庙宇信众跟随其后。


这次,成员们并没有向阿鲁慕甘路前进,反而从庙宇后门出去,转道乌美一巷的停车场。在前往车队的途中,一名成员在九皇爷椅座上方撑起宝盖替神像遮阳。只有庙宇的主要成员才可抬九皇爷椅座。无论年龄,这些抬椅座的人都精神奕奕、精力饱满。轿脚们偶尔会由其他成员们代替。

当游行队伍走在乌美一巷时,许多好奇的民众皆驻足围观。一见到轿子与九皇爷轿,一些行人赶紧敬拜。送水仪式是九皇爷庆典中最隆重和繁琐的仪式。与请水仪式相似,庙宇信众乘搭巴士,而轿脚、轿子与九皇爷椅座则登上了罗厘。轿子与九皇爷轿抬上罗利后,车队就往东海岸公园出发。



在下午3点左右,多数身穿全白的信众已经聚集在东海岸公园C区停车场,等待送水仪式的开始。同样地,车队抵达停车场后,在仪式开始之前,仪式队伍、轿脚与其他队伍便迅速地在各自的岗位站好。锣声响起,正式为送水仪式揭开序幕。

诚敬会的舞狮团站在队伍前头,音乐会的演奏队则尾随其后。临近东海岸公园的入口处时,舞狮团排成一条直线,擂动大鼓地为游行队伍、九皇爷椅座和轿子上演一场热烈的演出。表演完毕后,舞狮团站到路的两旁,让游行队伍、九皇爷椅座和轿子进入海滩。与送水相似,提早抵达海滩的成员们已在海滩上圈出送水的区域,并以在队伍前方的红横幅与黄横幅,在海岸设立了通向大海的“通关口”。


“通关口”设立好后,游行队伍的主要人员纷纷进入送水区域。一进入区域,仪式团队开始在通关口后方的海滩上排列出各类供品,包括:九杯茶、一个茶壶、线香、几沓金纸、一篮檀香、一个燃烧檀香的小炉、以及几个盛着烟草、鲜花、橘子、槟榔与槟榔叶的盘子。两个巨大的黄腊烛伫立在陈列仪式供品的左右,局部埋在泥沙中。在仪式团队为请水作准备的同时,庙宇成员将九皇爷的椅座安置在他们后方。一旁,轿脚则激烈地摇摆着轿子、转圈。

进行布置时,轿脚抬着轿子,面向大海,作了三次冲锋,后围着“通关口”饶了几圈才上岸。这活动重复了三次才结束。



仪式团队摆好供品、倒好茶后,轿脚在九皇爷椅座的后方站好。接着,正副炉主从轿子中请出香炉,并将炉安置在供品的后方。在转移炉的过程中,队伍开始呼喝“Kew Ong Da Deh, Huat ah! Kew Ong Da Deh, Hua ah!”。接着,他们集体双膝跪地,开始送水仪式。

与请水相似,道师手拿粉红纸条开始诵经,念了大约15分钟。同时,仪式队伍与信众皆双膝跪地、手里拿着线香祭拜。接着,道师指示仪式团队接过金纸,面向大海鞠躬。过后,金纸传到其他庙宇人士手中,作为供品放入临时焚烧炉中焚化。



诵经即将结束时,庙宇主要成员替彼此取下从请水开始穿戴的黄色腕带,放入临时焚烧炉中焚化。这个过程也有净化今年所犯下的恶行的含义。

一旦所有腕带除下,有人会去收集庙宇人士手中的线香,并把它们安插在炉内,一直到炉被线香插满。余下的现象则会安插在沙滩上,布置出一条“通道”,通向之前设立的“通关口”。接着,庙宇人士与炉主们纷纷穿上救生衣。与此同时,海面上,一艘用游艇由远而近,往岸线前来。游艇上有三支用黄布捆绑起来的幼竹,幼竹上插着一支红旗。



在几名庙宇人士的协助下,正副炉主拿着炉,走入海里,登上了游艇。一切就绪,游艇便往海中央开动,以便炉主们将炉浸入海中央,恭送九皇爷。游艇离开海岸时,船上的成员也会往空中投掷金纸。在岸上,信众热切地围聚在供品周遭,纷纷想一探那些“奇迹”似出现在茶杯中的小鱼。


当游艇驶回岸边后,岸上的庙宇人士将船稳固在岸边,让穿上的人员登陆。另一些庙宇人士则将船上的竹子装饰拆下。这时候,一些庙宇成员也开始为九皇爷庆典的结束喝彩,在海边嬉戏玩笑。接着,正副炉主回到供品处,清空茶杯,并向神明献上供品,以表示感激。过后,他们将供品一一收好,而游行队伍也纷纷回到停车场,准备返回寺庙。


送水仪式到此正式结束。然而,只有庙宇人士在隔天早上10点降下九灯后,九皇爷庆典才称得上真正完结。回返庙宇后,庙宇成员会将庙内的黄色饰物取下(布条、灯笼、蜡烛),复原庙宇平时的红色装饰,斋食的禁戒也随之解除。

九皇爷庆典后的盛宴

九皇爷庆典正式结束后,庙宇会举办几场大型宴会,宴请并感谢各方人士对庙宇的支持。第一场宴会由九皇宫理事会出席,接下来的宴会则由歌炮会、诚心会、音乐 会、香友会和诚敬会出席。宴会连续几晚进行。宴会经常会穿插一些表演节目如演奏表演、潮剧表演,为正享用美食的宾客助兴。


宴会往往也伴随着投标活动,这也是庙宇筹集资金的来源之一。投标福物包括美酒、吉祥摆饰、以及在庆典中所使用的物件如灯笼、九皇爷神像的玉袍等。宴会进行时,庙宇的主要成员也会到各桌敬酒,感谢客人出席晚宴与参与节日。

结语
总体而言,九皇爷庆典是一段很有意思的体验,也令我在过程中大开眼界。在参与庆典前,我从未听说过九皇爷庆典的存在,也不晓得新加坡会庆祝这类节日。因此,这次有幸采访庆典的参与者,并投身记录这场庆典,我获益良多,也对这个独特的文化遗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随着新加坡迅速现代化,葱茅园九皇宫在过去几十年来面临了诸多挑战,但欣慰的是,社区民众间的情谊并没有因此而中断,反而延续到了今时今日。在葱茅园九皇宫,九皇爷庆典并不单只是为了庆贺神明的到来,其也有助于维护社区的“甘榜精神”,年复年地凝聚四散在各地的居民。同时,也颁发了几项善款给一些机构,极度表现出助人为乐的精神。
葱茅园九皇宫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庙宇,最主要是因为它将中心放于宗教和社区层面。九皇宫崇尚极简路线,宫庙使用的轿子都只是简单地涂上一层黄漆,安置简单的装饰。此外,庙宇也会烹煮免费的斋食,发放给大众,而芽笼峇鲁神坛也会准备福利礼包,发放给有需要的社区成员。这些举动无不体现了葱茅园的“甘榜精神”,也赋予了九皇爷庆典更重要的意义。
没有了社区民众的参与,葱茅园的九皇爷庆典也会失去其意义和重要性。在庙宇努力维护这些传统习俗的同时,社会的变迁和无神主义的兴起也对庙宇的运作造成影响,年龄渐增的成员无不为传承的问题感到担忧,所以极力引进一些瑞智肯合作的自愿义工和会员,传承九皇宫和九皇盛会的传统、文化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