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6 [中文版]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6

历史:葱茅园九皇宫的成立

在1940年代成立的葱茅园九皇宫,原本坐落于名为“葱茅园”的甘榜里。葱茅园位于新加坡东部,靠近芽笼士乃(Geylang Serai)地区。这个区域广阔,可细分为北部与南部。北部称为“上芭”区,聚集了大多数诏安人。南部则称为“下芭”区(也称为“新芭”区)、多数住着潮州人和马来人。芽笼士乃区域也可细分为住有多数潮州人的“前芭”区,在北部的“后芭”区以及在两区之间的“中芭”区。葱茅园九皇宫成立前,在南部的九皇爷信徒前往⼤成巷葱茅凤山宫庆祝九皇爷诞。后来,信徒从凤山宫“请香”,然后自己庆祝九皇爷诞。

image2
Figure 1

葱茅园九皇宫从战后到七十年代的九皇爷诞

从战后到七十年代,在村里举行的九皇爷诞是全村的大日子。社区里的每家每户都会动员参与节日。前村民——林女士——回忆过往时说道,“全村都吃斋,居民们也轮流下厨,和邻居们分享[斋菜]”,而且“我的兄弟负责抬神轿,而我也参加抬标游境”。

她也提到:“我的爸爸、叔叔、舅舅和兄弟都在游行队伍里。他们很强壮,可以帮忙抬神轿。”另一方面,林女士字里行间暗示着,女性与孩童们负责较轻松的工作。她解释:“村里多数女性负责持花,跟随在队伍后”。她也指出,持花的女士们“是村民的女儿”。据她说,她们负责拿着横幅和福物,而这些福物将在节日期间供信徒喊标。此外,她也提到,年纪太小、无法参与游行队伍的孩童们会跟随在队伍两旁行走。

确实,图2到图4的旧照片显示,林女士对葱茅园九皇爷诞的描述是与事实吻合的。大家斗参加庆祝。

除了上述特色,葱茅园九皇爷诞的规模也能媲美农历新年。在村里,大多数华农学校的学生都会参与这个盛会,导致学校不得不休课。因此,将九皇爷诞与农历新年相提并论,是一点也不夸张的。如图5,学生们都穿着量身定制的服饰。

前村民李先生也认同九皇爷诞如同新年。他说:“恭送圣驾就像假日,不用上学,可以出去玩耍,锣声响亮,就像是过年。”

葱茅园九皇宫从1970年代到1986年的发展

在这段时期,新加坡大步迈向工业化。为了成为现代化国家,新加坡推出土地重建计划,开发工业住宅区。虽然庙宇依然矗立在村里,但多数葱茅园村民纷纷移居到各个建屋发展局所建造的住宅区。此时,葱茅园九皇宫的香客数量已经略有缩减。1986年,庙宇搬迁到阿鲁慕甘路(Arumugam Road)的临时地点。

过后,众弘善堂和葱茅园九皇宫合作,在阿鲁慕甘路的临时地点建设一间联合庙。1990年,联合庙完工,地点就在庙宇现今地点,并在同年的10月27日正式开幕。

虽然庙宇已经搬迁,葱茅园九皇宫仍然通过游甘榜,在形式和象征上保留葱茅园的甘榜精神。现如今,庙宇会在游甘榜时拜访葱茅园前村民移居的各个组屋区,代替庙宇在村子里游行的传统。

作为游甘榜的一部分,前村民在各自的组屋区搭建九皇爷迎神站(如图8和9)。尽管甘榜的居民已经移居到各个地点,甘榜在地理上也有所扩张,但可贵的社群关系依然得到保留。

九皇宫的组织结构

宫务分为理事会及属下六个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肩负指定的职责,并在节日期间扮演重要的角色。庙宇的主委会也是理事会,负责管理所有小组委员会。理事会由庙宇最资深的成员们组成,对于有关庙宇或节日的安排持有最终决定权。

其他六个小组委员会包括:

(1)香友会:负责如图10的广泛仪式准备工作,也直接参与仪式与抬轿的工作(见图11)

image24
Figure 12

(2)诚敬会:管理专门为庙宇表演的舞狮队(见图12)

(3)诚心会:负责联系庙宇的香客和节日参与者,也曾负责联系舞者与演员,安排他们娱乐甘榜居民

image26
Figure 13

(4)音乐会:负责在节日期间进行独特的潮州演奏(见图13)(5)歌炮会:以成语“一炮而红”命名,负责安排潮州戏团在节日期间表演,也曾负责放鞭炮

(5)歌炮会:以成语“一炮而红”命名,负责安排潮州戏团在节日期间表演,也曾负责放鞭炮

(6)妇⼥组:负责管理售卖供品的临时摊位(见图14),也负责给节日参与者和信徒准备美食(见图15)。

九皇爷诞准备工作之一 —— 编花球

葱茅园九皇宫大约从农历八月开始准备节日事宜。准备工作的首要环节是用一条条黄布,手工编制出一粒粒花球。在节日期间,这些装饰品会摆放在庙宇的神轿和神像上。

制作花球的过程如下。首先,工匠(陈先生)会剪出十条90公分长的黄布,相互捆绑起来,如图16。接下来,他把黄布的尾端往中央折(见图17),然后不断地重复折叠,直到所有的尾端折好,花球就算完成(见图18)。

制作花球的过程繁琐,须要高度的专注力,在折叠尾端时也必须非常精准。制作花球也很费时。陈先生说:“技术经验与我相当的人需要大约一个半小时制作一粒花球,新手则需要三小时。”虽然制作花球是件苦差事,陈先生认为从中获得的满足感和自豪感超越了制作花球的疲惫。由于花球是代代相传的手艺,因此编制花球的技巧是由一名长者传授给他的。陈先生指出,他为可以保留这个传统而感到骄傲。

此外,通过编制花球,陈先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感。这项活动赋予他机会去表达对九皇爷的忠诚,也让他更亲近九皇爷。

虽然如此,义工们制作花球时需要遵循严格的要求,须洁净和持素。

制作花球的工匠们多数来自香友会,在下班后义务帮忙编制花球。工匠们往往需要耗费几天的时间,才可以完成这些花球。

九皇爷诞准备工作之二 —— 搭桥

九皇爷诞准备工作的独特环节之一是搭建称为“桥”的木制斜坡。桥梁在节日三个星期前搭建好,并具有功能性和象征性。功能方面,桥梁延长了庙宇的入口处,让神轿、参与者和信徒在进行仪式时容易进出庙宇。象征方面,桥梁象征两个世界(天界和凡界)的连接,让神明可以进入凡界。

搭建桥梁是间非常辛苦的工作。在烈日当空下,(负责最多准备事项的)众善信必须将一条条厚重的木板从庙宇后院拖到庙宇的入口处(见图19)。接下来,他们安装铁架(见图20),摆放木板,以形成基部。过程中,大家经常长时间屈背,导致背部拉伤。有位李先生说:“今天回到家,背肯定会痛”。接下来,他们会把较薄的木板放在基部上,然后一条条钉入基部以形成
桥梁。

木板钉完后,会把黄色铁制栏杆焊接在桥梁里(见图22)。焊接完毕后,桥梁便大功告成。众善信花费了大约四个小时才将整个桥梁搭建好。

虽然搭建桥费时又费力,大家坚持亲力亲为,自行搭建整座木桥,不肯请承包商搭建。这是因为搭桥让他们保留甘榜精神。李先生也同意这个看法,并说道:“这就像以前的美好时光,我们几个兄弟一起搭桥”。此外,众善信认为搭桥不累且有趣,因为他们在搭桥时都有说有笑的,心情十分愉悦。

九皇爷诞准备工作之三 —— 大扫除

image46
Figure 23

搭桥一个星期后,庙宇成员再为九皇爷诞做准备。大家给庙宇进行“大扫除”,确保庙宇能以彻底洁净的状态迎接节日的到来。这是因为纯净和斋戒是节日的核心概念。庙宇成员会给庙宇的每个角落,包括内殿,都进行打扫、修补和洗刷。比较难打扫的角落则由较年轻、敏捷的庙宇成员负责打扫,如图23。

大扫除完毕后,庙宇成员用黄色的横幅、旗子和其他物品装饰庙宇。黄色象征九皇爷即将到来。一些成员负责挂起各种装饰品,其他成员则负责在庙宇前方竖立起一个大铁杆。铁杆上方贴上一小株竹叶,而铁杆支撑着九面旗子和九张黄灯,以象征九皇爷。
虽然大扫除耗费一整天的时间,大家都不显得疲惫,反而还满脸笑容,期待节日的到来,还有人说:“节日终于要到了,发啊”。

九皇爷诞准备工作之四 —— 砍竹仪式

节日筹备工作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取竹仪式。在华族民间信仰仪式当中,竹子角色重要,其不仅是神圣,也象征纯净和灵性。此外,九皇爷诞里的长竹就像一面旗子,告知九皇爷降临的地点。附在铁杆和九皇爷神灯的竹是所有九皇爷诞的主要特色。

image48
Figure 24

取好长竹后,庙宇成员把长竹运回九皇宫,然后快速地将长竹依倚靠在铁杆(见图24)。经验丰富的成员轻松登上高梯,把长竹上部固定好(见图25)。和铁杆捆绑在一起的长竹挺直地竖立着(见图26)。同时,另一名成员利落地把长竹和九灯(九皇爷神灯)衔接在一起,如图27。

固定好长竹后,道师从庙宇走出来,进行一个简短的仪式,给贴有符纸的长竹“赐福”。 安装长竹的仪式完成后,九皇宫九皇爷诞的准备工作也完成了。

One thought on “Charn Mao Hern Kew Huang Keng 葱茅园九皇宫 2016 [中文版]

Leave a Reply